志第二十四 职官三
作者:御史台 秦、汉曰御史府,后汉改为宪台,魏、晋、宋改为兰台,梁、陈、北朝咸曰御史台。武德因之。龙朔二年改名宪台。咸亨复。光宅元年分台为左右,号曰左右肃政台。左台专知京百司,右台按察诸州。神龙复为左右御史台。延和年废右台,先天二年复置,十月又废也。大夫一员, 正三品。秦、汉之制,御史大夫、副丞相为三公之官。魏、晋之后,多不置大夫,以中丞为台主。隋讳中,复大夫,降为正四品。《武德令》改为从三品。龙朔改为大司宪,咸亨复为大夫。光宅分台为左、右,置左、右台大夫。及废右台,去“左”“右”字。本从三品,会昌二年十二月敕:“大夫,秦为正卿,汉为副相,汉末改为大司空,与丞相俱为三公。掌邦国刑宪,肃正朝廷。其任既重,品秩宜峻。准六尚书例,升为正三品,著之于令。”中丞二员。 正四品下。汉御史台有二丞,掌殿内秘书,谓之中丞。汉末改为御史长史,后汉复为中丞。后魏改为中尉正,北齐复曰中丞。后周曰司宪中大夫。隋讳中,改为持书御史,为从五品。武德因之。贞观末,避高宗名,改持书御史为中丞,置二员。龙朔改为司宪大夫,咸亨复为中丞。本正五品上,会昌二年十二月敕:“中丞为大夫之贰,缘大夫秩崇,官不常置,中丞为宪台长。今九寺少卿及诸少监、国子司业、京兆少尹,并府寺省监之贰,皆为四品,唯中丞官重,品秩未崇,可升为正四品下,与丞郎出入迭用,著之于令。”
大夫、中丞之职,掌持邦国刑宪典章,以肃正朝廷。中丞为之贰。凡天下之人,有称冤而无告者,与三司讯之。凡中外百僚之事,应弹劾者,御史言于大夫。大事则方幅奏弹之,小事则署名而已。若有制使覆囚徒,则与刑部尚书参择之。凡国有大礼,则乘辂车以为之导。
侍御史四员。 从六品下。御史之名,《周官》有之,亦名柱下史。秦改为侍御史。后周曰司宪中士,隋为侍御史,品第七。武德品第六也。掌纠举百僚,推鞫狱讼。 侍御史年深者一人判台事,知公廨杂事,次一人知西推,一人知东推也。
凡有别付推者,则按其实状以奏。若寻常之狱,推讫断于大理。凡事非大夫、中丞所劾,而合弹奏者,则具其事为状,大夫、中丞押奏。大事则冠法冠,衣硃衣纁裳,白纱中单以弹之。小事常服而已。凡三司理事,则与给事中、中书舍人更直,直于朝堂受表。若三司所按而非其长官,则与刑部郎中员外、大理司直评事往讯之。主簿一人, 从七品下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主簿掌印及受事发辰,勾检稽失。 兼知官厨及黄卷。
主事二人,令史十七人,书令史二十三人。
殿中侍御史六人, 从七品下。
令史八人,书令史十八人。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仪式。凡冬至、元正大朝会,则具服升殿。若郊祀、巡幸,则于卤簿中纠察非违,具服从于旌门,视文物有所亏阙,则纠之。凡两京城内,则分知左右巡,各察其所巡之内有不法之事。
监察御史十员, 正八品上。贞观初,马周以布衣进用,大宗令于监察御史里行。自此因置里行之名。龙朔元年,以王本立为监察里行也。
监察掌分察巡按郡县、屯田、铸钱、岭南选补、知太府、司农出纳,监决囚徒。监祭祀则阅牲牢,省器服,不敬则劾祭官。尚书省有会议,亦监其过谬。凡百官宴会、习射,亦如之。
殿中省 魏初置殿中监,隋初改为殿中局,炀帝改为殿内省,武德改为殿中省。龙朔改为中御府,咸亨复为殿中省。
监一员, 从三品。魏初置,品第二。梁品第三。隋品第四。武德品第三也。
少监二员, 从四品上。
丞二人, 从五品上。
主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
令史四人,书令史十二人,亭长、掌固各八人。殿中监掌天子服御,总领尚食、尚药、尚衣、尚舍、尚舍、尚辇六局之官属,备其礼物,供其职事。少监为之贰。凡听朝,则率其属执伞扇以列于左右。凡大祭祀,则进大珪、镇珪于壝门之外。既事,受而藏之。凡行幸,则侍奉于仗内,骖乘以从。若元正、冬至大朝会,则有进爵之礼。丞掌副监事,兼勾检稽失,省署抄目。主事掌印及知受事发辰。
尚食局:奉御二人, 正五品下。隋初为典御,又改为奉御。
直长五人,正七品上。
食医八人。 正九品下。
奉御掌谨其储供,辨名数。直长为之贰。若进御,必辨其时禁。春肝,夏心,秋肺,冬肾,四季之月脾王,皆不可食。当进,必先尝。正、至大朝会飨宴,与光禄大夫视其品秩之差。其赐王公宾客,亦如之。诸陵月享,则视膳而献之。食医掌率主食王膳,以供其职。尚药局:奉御二人, 正五品下。直长四人, 正七品上。
书吏四人。侍御医四人, 从六品上。
主药十二人,药童三十人。司医四人, 正八品下。
医佐八人, 正八品下。
按摩师四人,咒禁师四人,合口脂匠四人,掌固四人。奉御掌合和御药及诊候方脉之事。直长为之贰。凡药有上、中、下三品,上药为君,中药为臣,下药为佐。合造之法,一君三臣九佐,别入五藏,分其五味。有汤丸膏散之用。诊脉有寸、关、尺之三部,医之大经。凡合和与监视其分剂,药成尝而进焉。侍御医,掌诊候调和。主药、药童,主刮削捣簁。
尚衣局:奉御二人, 从五品上。
直长四人, 正七品下。
书令史三人,书吏四人,主衣十六人,掌固四人。奉御掌衣服,详其制度,辨其名数。直长为之贰。凡天子之服冕十有三;一,大裘冕,二衮冕,一冕,四毳冕,五黻冕,六玄冕,七通天冠,八武弁,九弁服,十介帻,十一白纱帽,十二平巾帻,十三翼善冠。事具《舆服志》。凡天子之大珪,曰珽,长三尺。镇珪,长尺有二寸。若有事于郊丘社稷,则出之于内。将享,至于中壝门,则奉镇珪于监而进之。既事,受而藏之。凡大朝会,则设案,服毕而彻之。
尚舍局:奉御二人, 从五品上。
直工六人, 正七品下。
书令史三人,书吏七人,掌固十人,幕士八十人。奉御掌殿廷张设、汤沐、灯烛、洒扫之事。直长为之贰。凡行幸,预设三部帐幕, 有古帐、大帐、次帐、小次帐、小帐,凡五等之帐为三部。
其外置排城以为蔽扞。 排城,连板为之,板上画辟邪兽,表里皆漆之。
凡大祭祀,有事于郊坛,则先设行宫于坛之东南向,随地之宜,将祀三日,则设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外道北,南向而设坐。若有事于明堂太庙,则设大次于东门,如郊坛之制。凡致斋则设幄于正殿西序及室内,俱东向,张于楹下。凡元正、冬至大朝会,则设斧扆于正殿。 施蹋席薰炉。朔望受朝,则施幄于正殿,帐裙顶带,方阔一丈四尺也。
尚乘局:奉御二人, 从五品上。
直长一人, 正七品下。
奉乘十八人, 正九品下。
习驭五十人,掌闲五十人,兽医七十人。进马六人, 七品下。 司库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司廪二人, 正九品下。
书令史一人,书吏十四人。奉御掌内外闲厩之马,辨其粗良,而率其习驭。直长为之贰。 一曰左右飞黄闲,二曰左右吉良闲,三曰左右龙媒闲,四曰左右抃\駼闲,五曰左右駃騠闲,六曰左右天苑闲。开元时仗内六闲,曰飞龙、祥麟、凤苑、鹓刍、吉良、六群等,号六厩马。
凡秣马给料,以时为差。凡外牧进良马,印以三花飞风之字而为志。奉乘掌率习驭、掌闲、驾士及秣饲之法。司库掌鞍辔乘具。司廪掌藁秸出纳。兽医掌疗马病。 初尚乘局掌六闲马,后置内外闲厩使,专掌御马。开元初,以尚乘局隶闲厩使,乃省尚乘,其左右六闲及局官,并隶闲厩使领之也。进马旧仪,每日尚乘以厩马八匹,分为左右厢,立于正殿侧宫门外,候仗下即散。若大陈设,即马在乐悬之北,与大象相次。进马二人,戎服执鞭,侍立于马之左,随马进退。虽名管殿中,其实武职,用资廕简择,一如千牛备身。天宝八载,李林甫用事,罢立仗马,亦省进马官。十二载,杨国忠当政,复立仗马及进马官,干元复省,上元复置也。尚辇局:奉御二人, 从五品上。
直长四人, 正七品下。
尚辇二人, 正九品下。
书令史二人,书吏四人,掌扇六人,掌翰二十四人,主辇三十二人,奉舆十二人,掌固四人。奉御掌舆辇,分其次序而辨其名数。直长为之贰。凡大朝会则陈于廷,大祭祀则陈于庙。凡大朝会,则伞二翰一,陈之于廷。 孔雀扇一百五十有六,分居左右。旧翟尾扇,开元年初改为绣孔雀。
若常听朝,皆去扇,左右各留其三,以备常仪。内官
妃三人。 正一品。《周官》三夫人之位也。隋依周制,立三夫人。武德立四妃:一贵妃,二淑妃,三德妃,四贤妃,位次后之下。玄宗以为后妃四星,其一正后,不宜更有四妃,乃改定三妃之位:惠妃一,丽妃二,华妃三,下有六仪、美人、才人四等,共二十人以备内官之位也。三妃佐后,坐而论妇礼者也。其于内,则无所不统,故不以一务名焉。六仪六人, 正二品,《周官》九嫔之位也。
掌教九御四德,率其属以赞导后之礼仪。美人四人, 正三品,《周官》二十七世妇之位也。
掌率女官,修祭祀宾客之事。才人七人, 正四品,《周官》八十一御女之位。
掌叙宴寝,理丝枲,以献岁功。宫官 六尚,如六尚书之职掌。
尚宫二人, 正五品。
司记二人, 正六品。典记二人, 正七品。 掌记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六人。司言二人, 正七品。
典言二人, 正八品。
掌言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四人。司簿二人, 正六品。典簿二人, 正七品。掌簿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六人。司闱六人, 正六品。典闱六人, 正七品。掌闱六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四人。尚宫职,掌导引中宫,总司记、司言、司簿、司闱四司之官属。凡六尚书物出纳文簿,皆印署之。司记掌印,凡宫内诸司簿书出入目录,审而付行焉。典记佐之,女史掌执文书。司言掌宣传启奏。司簿掌宫人名簿廪赐。司闱掌宫闱管籥。
尚仪二人, 正五品。司籍二人, 正六品。
典籍二人, 正七品。 掌籍二人, 正八品。女史十人,司乐四人, 正六品。
典乐四人, 正七品。
掌乐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二人。司宾二人, 正六品。
典宾二人, 正七品,
掌宾二人。 正八品。
司赞二人, 正六品。
典赞二人, 正六品。
掌赞二人, 正六品。女史二人。尚仪之职,掌礼仪起居,总司籍、司乐、司宾、司赞四司之官属。司籍掌四部经籍、笔札几案。司东掌率乐人习乐,陈悬、拊击、进退。司宾掌宾客朝见、宴会赏赐。司赞掌朝见宴会赞相。
尚服二人, 正五品。司宝二人, 正六品。
典宝二人, 正七品。 掌宝二人, 正八品。女史四人。司衣二人, 正六品。
典衣二人, 正七品。
掌衣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四人。司饰二人, 正六品。
典饰二人, 正七品。
掌饰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四人。司仗二人, 正六品。
典仗二人, 正七品。
掌仗二人, 正八品。女史二人。尚服之职,掌供内服用采章之数,总司宝、司衣、司饰、司仗四司之官属。司宝掌瑞宝、符契、图籍。司衣掌衣服首饰。司饰掌膏沐巾栉。司仗掌羽仪仗卫。
尚食二人, 正五品。
司膳四人, 正六品。
典膳四人, 正七品。 掌膳四人, 正八品。
掌醖二人, 正八品。女史四人,司醖二人, 正七品。典醖二人,, 正七品。
女史二人。司药二人, 正六品。
典药二人, 正七品。
掌药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四人。司饎二人, 正六品。 典饎二人, 正七品。
掌饎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四人。尚食之职,掌供膳羞品齐之数,总司膳、司醖、司药、司饎四司之官属。凡进食,先尝之。司膳掌制烹煎和。司醖掌酒醴枌饮。司药掌方药。司饎掌给宫人廪饩饭食、薪炭。
尚寝二人, 正五品。
司设二人, 正六品。
典设二人, 正七品。 掌设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四人。司舆二人, 正六品。
典舆二人, 正七品
掌舆二人, 正八品。女史一人。司苑二人, 正六品。典苑二人, 正七品。
掌苑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二人。司灯二人, 正六品。典灯二人, 正七品。掌灯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二人。尚寝之职,掌燕寝进御之次序,总司设、司舆、司苑、司灯四司之官属。司设掌帏帐茵席、扫洒张设。司舆掌舆辇伞扇羽仪。司苑掌园苑种植蔬果。司灯掌灯烛。
尚功二人, 正五品。
司制二人, 正六品。
典制二人, 正七品。 掌制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二人。司珍二人, 正六品。典珍二人, 正七品。掌珍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六人。司彩二人, 正六品。
典彩二人, 正七品。
掌彩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二人。司计二人, 正六品。
典计二人, 正七品。
掌计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二人。尚功之职,掌女功之程课,总司制、司珍、司彩、司计四司之官属。司制掌衣服裁缝。司珍掌宝货。司彩掌缯锦丝枲之事。司计掌支度衣服、饮食、薪炭。
宫正一人, 正五品。
司正二人, 正六品。
典正二人, 正七品。 女史四人。宫正之职,掌戒令、纠禁、谪罚之事。司正、典正佐之。 右唐制定宫官六尚书、二十四司职事官,以备内职之数。内侍省 《星经》有宦者四星,在天市垣,帝坐之西。《周官》有巷伯、寺人之职,皆内官也。前汉宫官,多用士人,后汉始用宦者为宫官。晋置大长秋卿为后宫官,以宦者为之。隋为内侍省,炀帝改为长秋监。武德复为内侍。龙朔改为内侍监,光宅改为司宫台,神龙复为内侍省也。内侍四员。 从四品上。汉、魏曰长秋卿,梁曰大长秋,北齐曰中侍中,后周曰司内上士,隋曰内侍,置二人。炀帝曰长秋令,正四品。武德复为中侍。中官之贵,极于此矣。若有殊勋懋绩,则有拜大将军者,仍兼内侍之官。德宗置左、右神策、威远等禁兵,命中官掌之。每军置中尉一人,宦者为之。自李辅国、鱼朝恩之后,京师兵柄,归于内官,号左、右军中尉。将兵于外者,谓之观军容使。而天下军镇节度使,皆内官一人监之,事具《宦者传》也。
内常侍六人。正 五品下。汉代谓之中常侍。
内侍之职,掌在内侍奉出入宫掖宣传之事,总掖廷、宫闱、奚官、内仆、内府五局之官属。内常侍为之贰。凡皇后祭先蚕,则相仪。后出,则为之夹引。内给事八人, 从五品下。
主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令史八人,书令史十六人。内给事掌判省事。凡元正、冬至群臣朝贺中宫,则出入宣传。凡宫人衣服费用,则具其品秩,计其多少,春秋二时,宣送中书。
内谒者监六人, 正六品下。内谒者十二人, 从八品下。
内寺伯二人。 正七品下。
内谒者监掌内宣传。凡诸亲命妇朝会,所司籍其人数,送内侍省。内谒者掌诸亲命妇朝集班位。内寺伯掌纠察诸不法之事。岁大傩,则监其出入。
掖廷局:令二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三人, 从八品下。
宫教博士二人, 从九品下。
监作四人, 从九品下。
令史四人,计史二人,书令史八人。掖廷令掌宫禁女工之事。凡宫人名籍,司其除附,公桑养蚕,会其课业。丞掌判局事。博士掌教习宫人书算众艺。监作掌监当杂作。
宫闱局:令二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二人, 从八品下。
令史三人,书吏六人,内阍人二十人,内掌扇十六人,内给使无常员。宫闱局令掌侍奉宫闱,出入管钥。凡大享太庙,帅其属诣于室,出皇后神主置于舆而登座焉。既事,纳之。凡宫人无官品者,称内给使。若有官及经解免应叙选者,得令长上,其小给使学生五十人,皆总其名籍,以给其粮廪。丞掌判局事。内给使掌诸门进物出纳之历。
奚官局:令二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下。书令史三人,书吏六人,药童四人。奚官令掌奚隶工役、宫官品命。丞为之贰。凡宫人有疾病,则供其医药,死亡则供其衣服,各视其品命。仍于随近寺观,为之修福。虽无品,亦如之。凡内命妇五品已上亡,无亲戚于墓侧,三年内取同姓中男一人,以时主祭。无同姓,则所司春秋以少牢祭之。
内仆局:令二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下。
书令史二人,书吏四人,驾士二百人。内仆令掌中宫车乘出入导引。丞为之贰。凡中宫有出入则令居左,丞居右,而夹引之。凡皇后之车有六,事在《舆服》也。内府局:令二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下。书令史二人,书吏四人。内府令掌中藏宝货,给纳名数。丞为之贰。凡朝会五品已上,赐绢帛金银器于殿廷者,并供之。诸将有功,并蕃酋辞还,亦如之。
太常寺 古曰秩宗,秦曰奉常,汉高改为太常,梁加“寺”字,后代因之。
卿一员, 正三品。梁置十二卿,太常卿为一。周、隋品第三。龙朔二年改为奉常,光宅改为司礼卿,神龙复为太常卿也。
少卿二人。 正四品。隋置少卿二人,从四品。武德置一人,贞观加置一员。太常卿之职,掌邦国礼乐、郊庙、社稷之事,以八署分而理之:一曰郊社,二曰太庙,三曰诸陵,四曰太乐,五曰鼓吹,六曰太医,七曰太卜,八曰廪牺。总其官属,行其政令。少卿为之贰。凡国有大礼,则赞相礼仪。有司摄事,则为之亚献。率太乐官属,宿设乐悬,以供其事。宴会,亦如之。若三公行园陵,则为之副,公服乘辂备卤簿而奉其礼。若大祭祀,则先省牲器。凡太卜占国之大事及祭祀卜日,皆往莅之于太庙南门之外。凡仲春荐冰及四时品物甘滋新成者,皆荐焉。凡有事于宗庙,少卿帅太祝、斋郎入荐香灯,整拂神幄,出入神主。将享,则兴良醖令实樽罍。凡备大享之器服,有四院。 一曰天府院,二曰御衣院,三曰乐悬院,四曰神厨院。
丞二人, 从五品上。
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上。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府十二人,史二十三人。博士四人, 从七品上。谒者十人,赞引二十人。太祝六人, 正九品上。
祝史六人。奉礼二人, 从九品上。
赞者十六人。协律郎二人, 正八品上。
亭长八人,掌固十二人,太庙斋郎,京、都各一百三十人。太庙门仆,京、都各三十人。丞掌判寺事。凡大飨太庙,则修七祀于太庙西门之内。若祫享,则兼修配享功臣之礼。主簿掌印,勾检稽失,省署抄目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博士掌五礼之仪式,本先王之法制,适变随时而损益焉。凡大祭祀及有大礼,则与卿导赞其仪。凡公已下拟谥,皆迹其功行,为之褒贬。无爵称子,养德邱园,声实明著,则谥曰先生。大行大名,小行小名之。 古有《周书谥法》,《大戴礼谥法》,汉刘熙《谥法》一卷,晋张靖《谥法》两卷,又有《广谥法》一卷,梁沈约总聚古今谥法,凡有一百六十五称也。
若大祭礼,卿省牲器,谒者为之导。若小祀及公卿大夫有嘉礼,亦命谒者以赞之。太祝掌出纳神主于太庙之九室,而奉享禘佩给之仪。凡国有大祭祀,凡郊庙之祝版,先进取署,乃送祠所。将事,则跪读祝文,以信于神;礼成而焚之。凡大祭祀,卿省牲而告充。凡祭天及日月星辰之玉帛,则焚之;祭地及社稷山岳,则瘗之;渎污,则沉之。奉礼郎掌朝会祭祀君臣之版位。凡樽卣之制,十有四,祭则陈之。祭器之位,簠簋为前,
钘次之,笾豆为后。大凡祭祀朝会,在位者拜跪之节,皆赞导之,赞者承传焉。又设牲榜之位,以成省牲之仪。凡春秋二仲,公卿巡陵,则主其威仪鼓吹之节而相礼焉。协律郎掌和六吕六律,辨四时之气,八风五音之节。凡太乐,则监试之,为之课限。若大祭祀飨宴奏于廷,则升堂执麾以为之节制,举麾工鼓柷而后乐作,偃麾戛敔而后止。
两京郊社署:令各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一人, 从八品上。府二人,史四人,典事三人,掌固五人,门仆八人,斋郎一百一十人。郊社令掌五郊社稷明堂之位,祠祀祈祷之礼。丞为之贰。凡大祭祀,则设神坐于坛上而别其位,立燎坛而先积柴。凡有合朔之变,则置五兵于太社,以硃丝萦之以俟变,过时而罢之。
诸陵署:令一人, 从五品上。
录事一人,府二人,史四人,主衣四人,主辇四人,主药四人,典事三人,掌固二人。陵户,干,桥、昭四百人,献、定、恭三百人。陵令掌先帝山陵,率户守卫之。丞为之贰。凡朔望、元正、冬至,皆修享于诸陵。凡功臣密戚陪葬者听之,以文武分为左右列。诸太子陵令各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一人。 从九品下。
太乐署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一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三人,史六人。乐正八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八人,掌固八人,文武二舞郎一百四十人。太乐令调合钟律,以供邦国之祭祀享宴。丞为之贰。凡天子宫悬钟磬,凡三十六虡, 镈钟十二,编钟二二,编磬十二,共为三十六架。东方西方,磬虡起北,钟虡次之。南方北方,磬虡起西,钟虡次之。镈钟在编钟之间,各依辰位。四隅建鼓,左柷右敔。又设巢、竽、笛、管、篪、埙、系于编钟之下。偶歌琴、瑟、筝、筑,系于编磬之下。其在殿廷前,则加鼓吹十二案,于建鼓之外,羽葆之鼓、大鼓、金镦、歌箫、笳置于其上。又设登歌钟、节鼓、瑟、琴、筝、笳于堂上,笙、和、箫、篪于堂下。太子之廷,陈轩悬,去其南面镈钟、编钟编磬各三,凡九,设于辰、丑、申之位。三建鼓亦如之。凡宫悬之作,则奏文武舞,事在《音乐志》也。
凡大宴会,则设十部伎。凡大祭祀、朝会用乐,辨其曲度章服,而分始终之次。在事于太庙,每室酌献各用舞。 事具《音乐志》。
凡祀昊天上帝及五方《大明》、《夜明》之乐,皆六成,祭皇地祇神州社稷之乐,皆八成,享宗庙之乐,皆九成。其余祭祀,三成而已。 五音有成数,观其数而用之也。
凡习乐,立师以教。每岁考其师之课业,为上中下三等,申礼部。十年大校之,量优劣而黜陟焉。凡乐人及音声人应教习,皆著簿籍,核其名数,分番上下。鼓吹署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丞三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三人,史六人。乐正四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四人,掌固四人。鼓吹令掌鼓吹施用调习之节,以备卤簿之仪。丞为之贰。凡大驾行幸,卤簿则分前后二部以统之。法驾则三分减一,小驾则减大驾之半。皇太后、皇后出,则如小驾之例。皇太子之鼓吹,亦有前后二部。亲王已下各有差。凡大驾行幸,有夜警晨严之制。 大驾夜警十二部,晨严三通。太子诸王公卿已下,警严有差。
凡合朔之变,则率工人设五鼓于太社。太傩,则帅鼓角以助侲子唱之。
大医署:令二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二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二人,史四人,主药八人,药童二十四人。医监四人, 从八品下。
医正八人, 从九品下。 药园师二人,药园生八人,掌固四人。太医令掌医疗之法。丞为之贰。其属有四,曰:医师、针师、按摩师、禁咒师。皆有博士以教之。其考试登用,如国子之法。凡医师、医工、医正疗人疾病,以其全多少而书之以为考课。药园师,以时种莳收采。
诸药医博士一人, 正八品上。
助教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医师二十人,医工一百人,医生四十人,典药二人。博士掌以医术教授诸生。 医术,谓习《本草》,《甲乙脉经》。分而为业,一曰体疗,二曰疮肿,三曰少小,四曰耳目口齿,五曰角法也。
针博士一人, 从八品下。
针助教一人, 从九品下。针师十人,针工二十人,针生二十人。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,使识浮沉涩滑之候,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。其针名有九,应病用之也。
按摩博士一人, 从九品下。
按摩师四人,按摩工十六人,按摩生十五人。按摩博士掌教按摩生消息导引之法。
咒禁博士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咒禁师二人,咒禁工八人,咒禁生十人。咒禁博士掌教咒禁生以咒禁,除邪魅之为厉者。
太卜署:令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一人, 正九品。
卜正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卜博士二人。 从九品下。
太卜令掌卜筮之法。丞为之贰。 其法有四:一龟,二五兆,三易,四式。
皆辨其象数,通其消息,所以定吉凶焉。凡国有祭祀,则率卜正、占者,卜日于太庙南门之外。岁季冬之晦,帅侲子入宫中堂赠大傩。 赠,送也,堂中舞侲子,以送不祥也。
廪牺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一人。 正九品。
廪牺令掌荐牺牲及粢盛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三祀之牲牢,各有名数。大祭祀,则与太祝以牲就榜位,太常卿省牲,则北面告腯,乃牵牲以授太官。
汾祠署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丞一人。 从八品上。
汾祠令、丞,掌神祀、享祭、洒扫之制。两京齐太公庙署:令各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各一人, 从八品上。
令、丞掌开合、洒扫及春秋仲释尊之礼。
光禄寺 秦曰郎中令,汉曰光禄勋,掌宫殿门户。梁置十二卿,加“寺”字,除“勋”字,曰光禄卿,掌膳食,后因之。品第三。龙朔改为司膳寺正卿,光宅改为司膳寺卿,神龙复为光禄寺也。卿一员, 从三品。
少卿二人。 从四品上。
卿之职,掌邦国酒醴、膳羞之事,总太官、珍羞、良醖、掌醢之属,修其储备,谨其出纳。少卿为之贰。国有大祭祀,则省牲获,视濯涤。若三公摄祭,则为之终献。朝会宴享,则节其等差,量其丰约以供焉。
丞二人, 从六品上。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
府十二人,史二十一人,亭长六人,掌固六人。丞掌判寺事。主簿掌印,勾检稽失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太官署:令二人, 从七品下。
丞四人, 从八品下。
府四人,史人。监膳十人, 从九品下。
主膳十五人,供膳二千四百人,掌固四人。太官令掌供膳食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祭之日,与卿诣厨省牲镬,取明水于阴鉴,取明火于阳燧,帅宰人以銮刀割牲,取其毛血,实之于豆,遂烹牲焉。又师进馔者实簠簋,设于馔幕之内。凡朝会宴享,九品已上并供其膳食。凡供奉祭祀致斋之官,则视其品秩为之差降。国子监释奠,百官观礼,亦如之。凡突卫当上,及命妇朝参宴会者,亦如之。
珍羞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三人,史六人,典书八人,饧匠五人,掌固四人。令掌庶羞之事,丞为之贰,以实笾豆。陆产之品,曰榛栗脯修,水物之类,曰鱼盐菱芡。辨其名数,会其出入,以供祭祀朝会宾客之礼也。
良醖署:令二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三人,史六人。监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掌醖三十人,酒匠十三人,奉觯一百二十人,掌固四人。令掌供奉邦国祭祀五齐三酒之事。丞为之贰。 五齐三酒,义见《周官》。
郊祀之日,帅其属以实樽罍。若享太庙,供其郁鬯之酒,以实六彝。若应进者,则供春暴、秋清、酴累、桑落等酒。
掌醢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二人,史四人,主醢十人。令掌供醯醢之属,而辨其名物。丞为之贰。 凡鹿、兔、羊、鱼等四醢。
凡祭神祇,享宗庙,用菹醢以实豆。宴宾客,会百官,醢酱以和羹。
卫尉寺 秦置卫尉,掌宫门卫屯兵,属官有公车司马、卫士、旅贲三令。梁置十二卿,卫尉加“寺”字,官加“卿”字。龙朔改为司卫寺,咸亨复也。
卿一员, 从三品。
少卿二人。 从四品上。
卿之职,掌邦国器械文物之事,总武库、武器、守宫三署之官属。少卿为之贰。凡天下兵器入京师者,皆籍其名数而藏之。凡大祭祀大朝会,则供其羽仪、节钺、金鼓、帷帟、茵席之属。
丞二人,从六品上。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一人,从九品上。府六人,史十一人,亭长四人,掌固六人。丞掌判寺事,辨器械出纳之数。主簿掌印,勾检稽失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武库:令、 两京各一人,从六品下。丞二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二人,史六人,监事一人, 正九品上。
典事二人,掌固五人。令掌藏邦国之兵仗、器械,辨其名数,以备国用。丞为之贰。凡亲征及大田巡狩,以羝羊、猳猪、雄鸡衅鼓。若太子亲征及大将出师,则用猳。凡有赦,则先建金鸡,兼置鼓于宫城门之右。视大理及府县囚徒至,则挝其鼓。
武器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丞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府二人,史六人,监事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二人,掌固四人。令掌在外戎器,辨其名物,会其出入。丞为之贰。凡大祭祀大朝会及巡幸,则纳于武库,供其卤簿。若王公百官婚葬之礼,应给卤簿,亦供之。
守宫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二人,史四人,监事二人,掌设六人,幕士一千六百人。令掌邦国供帐之属,辨其名物,会其出入。丞为之贰。凡大祭祀大朝会及巡幸,则设王公百官位于正殿南门外。
宗正寺 《星经》有宗正星,在帝座之东南。秦置宗正,掌宗属。梁置十二卿,宗正为一,署加“寺”字。隋品第二。光宅改为司属,神龙复之也。
卿一员, 从三品上。
少卿二员。 从四品上。
丞二人, 从六品上。
主簿一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一人, 从九品上。
府五人,史九人,亭长四人,掌固四人。卿之职,掌九族六亲之属籍,以别昭穆之序,并领崇玄署。少卿为之贰。九庙之子孙,继统为宗,余曰族。凡大祭祀及册命朝会之礼,皇亲诸亲应陪位预会者,则为之簿书,以申司封。若皇亲为三公子孙应袭封者,亦如之。丞掌判寺事。主簿掌印及勾检稽失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
崇玄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二人,史三人,典事六人,掌固二人。令掌京都诸观之名数、道士之帐籍,与其斋醮之事。丞为之贰。
太仆寺 太仆,古官。梁置十二卿,署加“寺”字,后因之。龙朔改为司驭寺,光宅为司仆寺,神龙复也。
卿一员。 从三品。古有太仆正,即其名也。后无正字,唯名太仆。梁置为列卿,隋品第三。龙朔为司驭正卿,光宅曰司仆卿,神龙复也。少卿二人。 从四品上。卿之职,掌邦国厩牧、车舆之政令,总乘黄、典车之属。凡监牧羊马所通籍帐,每岁则受而会之,以上尚书驾部,以议其官吏之考课。凡四仲之月,祭马祖、马步、先牧、马社。
丞四人, 从六品上。
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
府十七人。史三十四人,兽医六百人,兽医博士四人,学生一百人,亭长四人,掌固六人。丞掌判寺事。主簿掌印,勾检稽失,省署抄目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
乘黄署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一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一人,史二人,典事八人,驾士一百四十人,羊车小吏十四人,掌固六人。令掌天子车辂,辨其名数与驯驭之法。丞为之贰。凡乘舆五辂, 事具《舆服志》也。皆有副车,又有十二车, 曰指南车、曰记里鼓车、白鹭车、銮旗车、辟恶车、皮轩车、耕根车、安车、四望车、羊车、黄钺车、豹尾车,其车饰见《舆服志》也。
属车一十有二。 古者属车八十一乘,皇朝置十二乘也。
乘舆有大驾、法驾、小驾,车服各有名数之差。若有大礼,则以所御之辂进内。既事,则受而藏之。凡将有事,先期四十日,尚乘供马如辂色,率驾士预调习指南等十二车。
典厩署:令二人, 从七品下。丞四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二人,史六人。主乘六人, 正九品下。
典事八人,执驭一百人,驾士八百人,掌固六人。令掌系饲马牛,给养杂畜之事。丞为之贰。
典牧署:令二人, 正八品下。丞四人, 正九品下。
府四人,史八人,监事八人,典事十六人, 从九品下。
主酪五十人。令掌牧杂畜,造酥酪脯腊给纳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群牧所送羊犊,皆受之,而供廪牺、尚食之用。诸司合供者,亦如之。
车府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一人,史二人,典事四人,掌固六人。令掌王公已下车辂,辨其名数及驯驭之法。丞为之贰。凡公已下,四轺车。 一象辂,二革轺,三木辂,四轺辂。视其品秩而给之。兼给驭士也。
上牧监一人, 从五品下。牧监,皆皇朝置也。
副监二人, 正六品下。 丞二人, 正八品上。
主簿一人, 正八品下。
录事一人,府三人,史六人,典事八人,掌固四人。中牧监一人, 正六品下。副监一人, 从六品下。丞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主簿一人, 从九品下。录事一人,府二人,史四人,典事四人,掌固四人。
下牧监一人, 从六品下。
副监一人, 正七品下。
丞一人, 正九品上。
主簿一人, 从九品下。
诸牧监掌群牧孳课之事。凡马五千匹为上监,三千匹已上为中监,一千匹已上为下监,凡马之群,有牧长尉。凡马,有左、右监,以别其粗良,以数纪名,著之簿籍。细马称左,粗马称右。凡诸群牧,立南北东西四使以分统之,其马皆印。每年终,监牧使巡按孳数,以功过相除,为之考课。
沙苑监一人, 从六品下。副监一人, 正七品下。
丞一人, 正九品下。
主簿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府三人,史六人,典事四人,掌固二人。沙苑监,掌牧养陇右诸牧牛羊,以供其宴会祭祀及尚食所用。每岁与典牧分月以供之。丞为之贰。若百司应供者,则四时皆供。凡羊毛及杂畜毛皮角,皆具数申有司。
大理寺 古谓掌刑为士,又曰理。汉景帝加“大”字,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。后汉后,改为廷尉,魏复为大理。南朝又名廷尉,梁改名秋卿,北齐、隋为大理,加“寺”字。龙朔改为详刑寺,光宅为司刑,神龙复改。
卿一员, 从三品。古或名廷尉,北齐加“寺”字。隋品第三。龙朔为详刑正卿,光宅为司刑卿,神龙复为大理卿。
少卿二员。 从四品上。
卿之职,掌邦国折狱详刑之事。少卿为之贰。凡犯至流死,皆详而质之,以申刑部。仍于中书、门下详覆。凡吏曹补署法官,则与刑部尚书、侍郎议其人可否,然后注拟。
正二人, 从五品下。
丞六人, 从六品上。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府二十八人,史五十六人。正掌参议刑辟,详正科条之事。凡六丞断罪不当,则以法正之。丞掌分判寺事。主簿掌印,省署抄目,勾检稽失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狱丞四人,掌率狱吏,检校囚徒,及枷杖之事。狱史六人,亭长四人,掌固八人。问事一百四十八人,掌决罪人。司直六人, 从六品上。
评事十二人, 从八品下。
掌出使推核。评事史十四人。 其刑法科目,已载于刑部。
鸿胪寺 周曰大行人,秦曰典客,汉景帝曰大行,武帝曰大鸿胪。梁置十二卿,鸿胪为冬卿,去“大”字,署为寺。后周曰宾部,隋曰鸿胪寺。龙朔改为同文寺,光宅曰司宾寺,神龙复也。
卿一员, 从三品。
少卿二人。 从四品上。卿之职,掌宾客及凶仪之事,领典客、司仪二署,以率其官属,供其职务。少卿为之贰。凡四方夷狄君长朝见者,辨其等位,以宾待之。凡二王后及夷狄君长之子袭官爵者,皆辨其嫡庶,详其可否。若诸蕃人酋渠有封礼命,则受册而往其国。凡天下寺观三纲,及京都大德,皆取其道德高妙、为众所推者补充,申尚书祠部。皇帝太子为五服之亲及大臣发哀临沛,则赞相焉。凡诏葬大臣,一品则卿护其丧事,二品则少卿,三品丞一人往。皆命司仪,以示礼制。
丞二人, 从六品上。主簿一人, 从七品上。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
府五人,史十一人,亭长四人,掌固六人。丞掌判寺事。主簿掌印,勾检稽失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典客署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二人, 从八品下。
掌客十五人, 正九品上。
典客十三人,府四人,史八人,宾仆十八人,掌固二人。典客令掌二王后之版籍及四夷归化在蕃者之名数。丞为之贰。凡朝贡、宴享、送迎,皆预焉。辨其等位,供其职事。凡酋渠首领朝见者,皆馆供之。如疾病死丧,量事给之。还蕃,则佐其辞谢之节。
司仪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丞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司仪六人,府二人,史四人,掌设十八人,斋郎三十三人,掌因四人,幕士六十人。司仪令掌凶礼之仪式及丧葬之具。丞为之贰。凡京官职事三品已上、散官二品已上、京官四品已上,如遭丧薨卒,量品赠祭葬,皆供给之。
司农寺 汉初治粟内史,景帝改为大农,武帝加“司”字。梁置十二卿,以署为寺,以官为卿,隋为司农卿,龙朔二年改为司稼卿,咸亨复也。
卿一员, 从三品上。
少卿二员。 从四品上。
卿之职,掌邦国仓储委积之事,总上林、太仓、钩盾、导官四署与诸监之官属,谨其出纳。少卿为之贰。凡京百司官吏禄给及常料,皆仰给之。孟春藉田祭先农,则进耒耜,季冬藏冰,仲春颁冰,皆祭司寒。
丞六人, 从六品上。
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
府二十分人,史七十六人,计史三人,亭长九人,掌固七人。丞掌判寺事。凡天下租及折造转运于京都,皆阅而纳之,以供国用,以禄百官。主簿掌印,署抄目,勾检稽失。凡置木契二十只,应须出纳,与署合之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
上林署:令二人, 从七品下。
丞四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七人,史十四人,监事十九人,典事二十四人,掌固五人。令掌苑囿园池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植果树蔬,以供朝会祭祀。其尚食所进,及诸司常料,季冬藏冰,皆主之。
太仓署:令三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二人, 从八品下。
府十人,史二十人,监事十人。 从九品下。
令掌九谷廪藏。丞为之贰。凡凿窖置屋,皆铭砖
为庾斛之数,与其年月日,受领粟官吏姓名。又立牌如其铭。
钩盾署:令二人, 正八品上。
丞四人, 正九品上。
府七人,史十四人,监事十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十九人,掌固五人。令掌供邦国薪刍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祭祀、朝会、宾客享宴,随差降给之。
导官署:令二人, 正八品上。
丞四人, 正九品上。
府八人,史十六人,监事十人。 从九品上。
令掌导择米麦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九谷之用,随其精粗、差其耗损而供之。
太原、永丰、龙门诸仓:每仓监一人, 正七品下。丞二人, 从八品上。
录事一人,典事六人,府二人,史四人,掌固四人。仓监掌仓窖储积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出纳帐纸,岁终上于寺司。
司竹监:监一人, 正七品下。
副监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, 从八品上。
录事一人,府二人,史四人,典事三十人,掌固四人。司竹监掌植养园竹。副监为之贰。岁终,以竹功之多少为考课。
温泉监: 泉在京兆府昭应县之西。监一人, 正七品下。
丞二人, 从八品上,
录事一人,府二人,史二人,掌固四人。温泉监掌汤池宫禁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王公已下至于庶人,汤泉馆有差,别其贵贱,而禁其逾越。凡近汤之地,润泽所及,瓜果之属先时而毓者,必苞匭而进之,以荐陵庙。
京、都苑总监:监各一人, 从五品下。
副监一人, 从六品下,
丞二人, 从七品下。
主簿一人, 从九品上。
录事各三人,府八人,史十六人,亭长四人,掌固六人。苑总监掌宫苑内馆园池之事。副监为之贰。凡禽鱼果木,皆总而司之。凡给总监及苑内官属,人畜出入,皆为差降之数。
京、都苑四面监;监各一人, 从六品下。
副监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二人, 正八品下。
录事一人,府三人,史三人,典事六人,掌固四人。四面监掌所管面苑内宫馆园池,与其种植修葺之事。副监为之贰。丞掌判监事。
诸屯:监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二人。 从八品下。
诸屯监各掌其屯稼穑。丞为之贰。凡每年定课有差。
九成宫总监:监一人, 从五品下。
副监一人, 从六品下,丞一人,从七品下。主簿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府三人,史五人。宫监掌检校宫树,供进炼饵之事。副监为之贰。太府寺 《周官》有太府下士,掌财赋。秦、汉已后,财赋属司农少府。梁始置太府卿,掌帑藏。龙朔改为外府,光宅改为司府,神龙复为太府寺也。
卿一员, 从三品。即后周太府中大夫。少卿二员。 从四品上。卿掌邦国财货,总京师四市、平准、左右藏、常平八署之官属,举其纲目,修其职务。少卿为之贰。以二法平物。一曰度量,二曰权衡。凡四方之贡赋,百官之俸秩,谨其出纳,而为之节制焉。凡祭祀,则供其币。
丞四人, 从六品上。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从九品上。府十五人,史五十人,计史四人,亭长七人,掌固七人。丞掌判寺事。凡正、至大朝所贡方物,应陈于殿廷者,受而进之。两京都市署: 京师有东西两市,东都有南北两市。
令一人, 从六品上。丞各二人, 正八品上。
录事一人,府三人,史七人,典事三人,掌固一人。京、都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建标立候,陈肆辨物,以二物平市, 谓秤以格,斗以概。以三贾均市。 贾有上、中、下之差。
平准署:令二人, 从七品下。
丞四人, 从八品下。录事一人,府六人,史十三人,监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二人,价人十人,掌固十人。平准令掌供官市易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百司不任用之物,则以时出货。其没官物,亦如之。
左藏署: 左右藏令,晋始有之,后代因之。皇家左藏,有东库、西库、朝堂库。又有东都库。各木契一,与太府主簿合也。
令三人, 从七品下。丞五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九人,史十八人,监事九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一人,掌固八人。左藏令掌邦国库藏。丞为之贰。凡天下赋调,先于输场简其合尺度斤两者,卿及御史监阅,然后纳于库藏,皆题以州县年月,所以别粗良,辨新旧。凡出给,先勘木契,然后录其名数,请人姓名,署印送监门,乃听出。若外给者,以墨印印之。凡藏院之内,禁人燃火,及无故入院者。昼则外四面常持仗为之防守,夜则击柝,而分更以巡警之。
右藏署:令二人, 正八品上。
丞三人, 正九品上。府五人,史十人,监事四人, 从九品下。典事七人,掌固十人。右藏令掌国宝货。丞为之贰。凡四方所献金玉、珠贝、玩好之物,皆藏之。出纳禁令,如左藏。
常平署: 汉宣帝时,始置常平仓,以平岁之凶穰。后汉改为常满仓,晋曰常平,后魏曰邸阁仓。隋于卫州置黎阳仓,洛州置河阳仓,陕州置常平仓,华州置广运仓,转相委输,漕关东之粟,以给京师。国家垂拱初,两京置常平署,天下州府亦置之。
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二人, 从八品下。
府四人,史八人,监事五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五人,掌固六人。常平令掌仓储之事。丞为之贰也。
国子监 国子之义,见《周官》。晋武始立国子学。北齐曰国子寺,隋初曰学,后改为寺,大业三年改为监。龙朔曰大司成,光宅曰成均,神龙复为国子监也。
祭酒一员, 从三品。《周官》曰师氏、保氏。汉始置祭酒博士,历代因之。隋祭酒,品第三。龙朔、光宅,随曹改易。
司业二员。 从四品下。隋大业三年,始置司业一人,从四品。官名随曹改易。
祭酒、司业之职,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,有六学。 一国子学、二太学、三四门、四律学、五书学、六算学也。
凡春秋二分之月,上丁释奠于孔宣父,祭以太牢,乐用登歌轩悬。祭酒为初献,司业为亚献。凡教授之经,以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毛诗》、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各为一经,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兼习之。每岁终,考其学官训导功业之多少,为之殿最。
丞一人, 从六品下。
主簿一人, 从七品下。录事一人, 从九品下。府七人,史十三人,亭长六人,掌固八人。丞掌判监事。凡六学生每岁有业成上于监者,以其业与祭酒、司业试所习业,上尚书礼部。
国子博士二人, 正五品上。
助教二人, 从六品上。学生三百人,典学四人,庙干二人,掌固四人。博士掌教文武官三品已上、国公子孙,二品已上曾孙为生者。生初入,置束帛一篚,酒一壶,修一案。每岁生有能通两经已上求出仕者,则上于监。堪秀才进士者,亦如之。典学掌抄录课业。庙干掌洒扫学庙。太学博士三人, 正六品上。
助教三人, 从七品上。
学生五百人。太学博士掌教文武五品已上及郡县公子孙,从三品曾孙之为生者。教法并如国子。
四门博士三人, 正七品上。助教三人, 从八品上。
四门博士掌教文武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之为生者,若庶人子为俊士生者,教法如太学。学生五百人。直讲四人,掌佐博士助教之职。大成二十人。 通四经业成,上于尚书吏部,试登第者,加阶放选也。律学博士一人, 从八品下。太宗置。
助教一人, 从九品上。
学生五十人。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已下及庶人子为生者。以律令为专业,格式法例亦兼习之。
书学博士二人, 从九品下。学生三十人。博士掌教文武八品已下及庶人之子为生者。以《石经》、《说文》、《字林》为专业,余字书兼习之。
算学博士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学生三十人。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已下及庶人之子为生者。二分其经,以为之业。习《九章》、《海岛》、《孙子》、《五曹》、《张邱建》、《夏侯阳》、《周髀》十五人,习《缀术》、《缉古》十五人。其《纪遗》、《三等数》亦兼习之。
《五经》博士各一人。 五品下。旧无《五经》学科,自贞元五年一月敕特置《三礼》《开元礼》科,长庆二年二月,始置《三传》《三史》科,后又置《五经》博士。检年月,未获也。
广文馆博士二人。 正六品上。天宝九载置,试附监修进士业者。置助教一人,至德后废也。
少府监 秦置少府,掌山泽之税。汉掌内府珍货。梁始为卿。历代或置或省。隋大业五年,始分太府置少府监。龙朔改为内府,光宅改为尚方,神龙复为少府监。
监一员, 从三品。秦、汉有少府,梁始为卿,隋改为监,从三品,少监,从四品。
炀帝改为令,武德复为监,龙朔、光宅,随曹改易之。少监二员。 从四品下。监之职,掌供百工伎巧之事,总中尚、左尚、右尚、织染、掌冶五署之官属,庀其工徒,谨其缮作。少监为之贰。凡天子之服御,百官之仪制,展采备物,皆率其属以供之。丞四人, 从六品下。
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下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府二十七人,史十七人,计史三人,亭长八人,掌固四人。丞掌判监事。凡五署所修之物,则申尚书省,下所司,以供给焉。
中尚署:令一人, 从六品下。
丞四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九人,史十八人,监作四人,典事四人,掌固四人。中尚令,掌供郊祀之圭璧、器玩之物。中宫服饰,雕文错彩之制,皆供之。丞为之贰。其所用金玉齿革毛羽之属,任土以时,而供送之。左尚署:令一人, 正七品下。
丞五人, 从七品下。
监作六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十八人,掌固四人。左尚令掌供天子之五辂、五副、七辇、三舆、十有二车、大小方圆华盖一百五十有六,诸翟尾扇及小伞翰,辨其名数,而颁其制度。丞为之贰。
右尚署:令一人, 正七品下。丞四人, 从八品下。
监作六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十三人,掌固十人。右尚署令供天子十有二闲马之鞍辔及五品三部之帐,备其材革,而修其制度。丞为之贰。凡刀剑、斧钺、甲胄、纸笔、茵席、履舄之物,靡不毕供。具用绫绢、金玉、毛革等,所出方土,以时支送。
织染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上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上。
监作六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十一人,掌固五人。织染令掌供天子太子群臣之冠冕,辨其制度,而供其职。丞为之贰。
掌冶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上。丞一人, 正九品上。
监作四人, 从九品下。
掌冶令掌熔铸铜铁器物。丞为之贰。凡天下出铜铁州府,听人私采,官收其税。若白镴,则官市之。其西北诸州,禁人无置铁冶及采铁。若器用所须,具名移于所由官供之。
诸冶:监一人, 正七品下。
丞二人, 从八品下。录事一人,府一人,史二人,监作四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二人,掌固四人。诸冶监掌铸铜铁之事。北都军器监一人, 正四品上。
少监一人, 正五品上。丞二人, 正七品上。
主簿一人, 正八品上。
录事一人, 从九品上。府十人,史十八人,典事四人,亭长二人,掌固四人。军器监掌缮造甲弩,以时纳于武库。
甲坊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丞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二人,史五人,监作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二人。
弩坊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二人,史五人,监作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二人。
诸铸钱监: 绛州三十炉,扬、宣、鄂、蔚四州各十炉,益邓、郴三州各五炉,洋州三炉,定州一炉也。
诸铸钱监以所在州府都督刺史判之。副监一人,上佐判之。丞一人,判司判之。监事一人,或参军或县尉知之。录事、府、史,士人为之。
诸互市:监各一人, 从六品下。
丞一人。 正八品下。
诸互市监掌诸蕃交易马驼驴牛之事。
将作监 秦置将作,掌营缮宫室,历代不改。隋为将作寺,龙朔改为缮工监,光宅改为营缮监,神龙复为将作监也。
大匠一员, 从三品。大匠之名,汉景帝置。梁置十二卿,将作为一卿。后周曰匠师中大夫。隋初为将作寺,置大匠一人,又改为监,以大匠为监。炀帝改为令,武德改为大匠。龙朔、光宅,随曹改易也。少匠二员。 从四品下。
大匠掌供邦国修建土木工匠之政令,总四署、三监、百工之官属,以供其职事。凡两京宫殿、宗庙、城郭、诸台省监寺廨宇楼台桥道,谓之内外作,皆委焉。
丞四人, 从六品下。
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下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府十四人,史二十八人,计史三人,亭长四人,掌固六人。左校署:令二人, 从八品下。
丞四人, 正九品下。
府六人,史十二人,监作十人。 从九品下。左校令掌供营构梓匠。凡宫室乐悬簨弶,兵仗器械,丧葬所须,皆供之。
右校署:令二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三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五人,史十人,监作十人, 从九品下。典事十四人。右校令掌供版筑、涂泥、丹頠之事。中校署:令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三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三人,史六人,监事四人, 从九品下。典事八人,掌固二人。中校令掌供舟车兵仗、厩牧杂作器用之事。凡行幸陈设供三梁竿柱,闲厩供锉碓行槽,祭祀供葛竹堑等。
甄官署:令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下。府五人,史十人,监作四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十八人。甄官令掌供琢石陶土之事。凡石磬碑碣、石人兽马、碾硙专瓦、瓶缶之器、丧葬明器,皆供之。百工、就谷、库谷、斜谷、太阴、伊阳等监: 百工监在陈仓,就谷监在王屋,库谷监在鄠县,太阴监在陆浑,伊阳监在伊阳,皆在出材之所。
监各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一人, 正八品下。
府各一人,史三人,典事各二十一人,录事各一人,监事四人。 从九品下。百工等监掌采伐材木。都水监
都水监:使者二人, 正五品上。汉官有都水长,属主爵,掌诸池沼,后改为使者,后汉改为河堤谒者。晋复置都水台,立使者一人,掌舟楫之事。梁改为太舟卿,北齐亦曰都水台。隋改为都水监,大业复为使者,寻又为监,复改监为令,品第三。武德复为监,贞观改为使者,从六品。龙朔改为司津监,光宅为水卫都尉,神龙复为使者,正五品上,仍隶将作监。
丞二人, 从七品上。
主簿二人, 从八品下。
录事一人,府五人,史十人,掌固三人。使者掌川泽津梁之政令,总舟楫、河渠二署之官属,凡虞衡之采捕,渠堰陂池之坏决,水田斗门灌溉,皆行其政令。舟楫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。 正九品下。
舟楫署令掌公私舟船运漕之事。
河渠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一人, 正九品上。
府三人,史六人。河堤谒者六人,掌修补堤堰渔钓之事。典事三人,掌固四人,长上渔师十人,短番渔师一百二十人,明资渔师一百二十人。河渠令掌供川泽鱼醢之事。祭祀则供鱼醢。诸司供给鱼及冬藏者,每岁支钱二十万,送都水,命河渠以时价市供之。诸津:令一人, 正九品上。
丞一人。 从九品下。
津令各掌其津济渡舟梁之事。
武官
左右卫 周制:军万二千五百人。天子六军,大国三军,次国二军,小国一军。军将皆命卿。至秦、汉,始置卫将军,后汉、魏因之。晋武帝始置左、右、中三卫将军。至隋始置左右卫、左右武卫、左右候、左右领军、左右率府。各有大将军一人,谓十二卫大将军也。国家因之。
大将军各一员, 正三品。将军各二员。 从三品。
左右卫将军之职,掌统领宫廷警卫之法,以督其属之队仗,而总诸曹之职务。凡亲勋翊五中郎将府及折冲府所隶,皆总制之。凡宿卫,内廊阁门外,分为五仗, 一供奉仗、二亲仗、三勋仗、四翊仗、五散手仗也。
皆坐于东西廊下。若御坐正殿,则为黄旗仗,分立于两阶之次,在正门之内,以挟门队坐于东西厢。皆大将军守之。
长史各一人, 从六品上。
录事参军事各一人, 正八品上。仓曹、兵曹参军各二人, 正八品下。
骑曹、胄曹参军各一人, 正六品下。司阶二人, 正六品上。
中候三人, 正七品下。
司戈五人, 正八品下。
执戟五人, 正九品下。
奉车都尉五人。 从五品下。
长史掌判诸曹、亲勋翊五府及武安、武成等五十府之事。诸曹参军皆掌本曹勾检之事。 随曹各有府史。
亲府、勋一府、勋二府、翊一府、翊二府等五府每府中郎一人、中郎将一人, 皆四品下。左右郎各一人, 正五品上。
录事一人,兵曹参军事一人, 正九品上。
校尉五人,旅帅十人,队正二十人,副队正二十人。中郎将领本府之属以宿卫。左右郎将贰之。若大朝会、巡幸,以卤簿之法以领其仪仗。
左、右骁卫 古曰骁骑,隋改左、右备身为左右骁卫,所领名豹骑,国家去“骑”字曰骁卫府,龙朔去“府”字,改为左、右武威,神龙复为骁卫。
大将军各一员, 正三品。将军各二员。 从三品。
骁卫将军之职,掌如左、右卫。大朝会在正殿之前,则以黄旗队及胡禄队坐于东西廊下。若御坐正殿,则以其队仗次立左、右卫下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、仓兵骑胄四曹参军、 员数、品秩如左右卫。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等, 四色人数、品秩如左、右卫也。
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副队、(人数如左右卫。翊府中郎、中郎将、左右中郎将、左、右郎将。 职掌如左右卫。
左右武卫 魏武为丞相,有武卫营。隋采其名,置左右武卫府,有大将军。光宅改为左右鹰扬卫,神龙复也。
大将军各一员, 正三品。
将军各二员。 从三品。
其职掌如左、右卫。大朝会,被白铠甲,执器盾及旗等,跸称长唱。警持鈒队,应跸为左、右厢仪仗。在正殿前,则以诸队次立于骁卫之下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、仓兵骑胄四曹参军、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、 人数、品秩皆如左、右卫也。
翊府中郎将、左右郎将、录事、兵曹。 人数、品秩如左、右卫。
左右威卫 隋为左、右屯卫,龙朔改为威卫,光宅改为左、右豹韬卫,神龙复为威卫也。
大将军各一员, 正三品。
将军各二员。 从三品。
其职掌,大朝会则被黑甲铠,弓箭刀盾旗等,分为左、右厢队,次武卫之下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、仓兵骑胄四曹参军、 职掌、人数、品秩皆如左、右卫也。
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、 人数、品秩如左右卫。
翊府中郎将、左右郎将、录事、兵曹、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副队正。 人数、品秩皆如左右卫之亲府。
左右领军卫 汉建安中,魏武为丞相,始置中领军,后因之。北齐置领军府,后因之。炀帝改为屯卫,国家改为领军卫。龙朔改为戎卫,光宅改为玉钤卫,神龙后为领军卫。大将军各一员。 正三品。
将军各二员。 从三品。
其职掌,大朝会则被青甲铠,弓箭刀盾旗等,分为左右厢仪仗,次立威卫之下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、仓兵骑胄四曹参军、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、 人数、品秩如左右卫。翊府中郎将、左右郎将、录事、兵曹、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副队正。 人数、品秩、掌如左右卫也。左右金吾卫 秦曰中尉,掌徼巡,武帝改名执金吾,魏复为中尉。,南朝不置。隋曰候卫。龙朔二年改为左、右金吾卫,采古名也。
大将军各一员, 正三品。
将军各二员。 从三品。
左右金吾卫之职,掌宫中及京城昼夜巡警之法,以执御非违。凡翊府及同轨等五十府皆属之。凡车驾出入,则率其属以清游队,建白泽硃雀等旗队先驱,如卤簿之法。从巡狩畋猎,则执其左、右营卫之禁。凡翊卫、翊府、同轨、宝图等五十府彍
骑卫士应番上者,各领所职焉。长史、录事参军、仓兵骑胄四曹参军、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、 人数、品秩、职掌如左右卫也。
翊府中郎将、左右郎将、兵曹、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副队正。 品秩、人数、职掌如左右卫也。
左右监门卫 汉、魏曰城门校尉,始置左右监门府,省将军、郎将等官,国家因之。龙朔二年,去府字为卫。
大将军各一员, 正三品。
将军各二员, 从三品。中郎将四人。 正四品下。
监门将军之职,掌宫禁门籍之法。凡京司应入宫殿门者,皆有籍。左将军判入,右将军判出。若大驾行幸,即依卤簿法,率其属于牙门之下,以为监守。中郎将,掌监诸门,检校出入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、兵曹胄曹二曹参军。 品秩如诸卫。
监门校尉,各三百二十人,立长各六百八十人,长人长上二十人,立长长上各二十人。
左右千牛卫 宋谢绰《拾遣》有千牛刀,即人主防身刀也。后魏有千牛备身,取《庄子》庖刀解牛之义,后代因之。隋置左右千牛备身二十人,掌供御弓箭,备身六十人,掌宿卫侍从。炀帝置备身府,皇家改为千牛府。龙朔为左右奉宸卫,神龙复为千牛卫。
大将军各一员, 正三品。
将军各二员, 从三品。
中郎将各二人。 正四品下。
千牛将军之职,掌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仪仗,而统其曹务。凡千牛备身左右,执弓箭以宿卫,主仗守戎服器物。凡受朝之日,则领备身左右升殿,而侍列于御坐之左右。凡亲射于射宫,则将军率其属以从。凡千牛备身之考课、赐会及禄秩之升降,同京职事官之制。中郎将升殿侍奉。凡侍奉,禁横过座前者,禁对语及倾身与阶下人语者,禁摇头举手以相招召者。若有口敕,通事舍人承受传声阶下而不闻者,中郎将宣之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、兵胄二曹参军、 人数、品秩同诸卫。
司阶各二人, 正六品上。
中候各三人,司戈各五人,执戟各五人,品秩同诸卫。千牛备身十二人,备身左右各二人。左右羽林军 汉置南北军,掌卫京师。南军,若今诸卫也;北军,若今羽林军也。汉武置羽林,名曰建章营骑,属光禄勋,后更名羽林骑,取六郡良家子,及死事之孤为之。后汉置左右羽林监,南朝因之,后魏、周曰羽林率,随左右屯卫,所领兵名曰羽林。龙朔二年,置左右羽林军。大将军各一员, 正三品下。将军各二员。 从三品下。
羽林将军统领北卫禁兵之法令,而督摄左右厢飞骑之仪仗,以统诸曹之职。若大朝会,率其仪仗以周卫阶陛。大驾行幸,则夹道驰而为内仗。凡飞骑每月番上者,皆据其名历而配于所职。其飞骑仗或有敕上南衙者,则大将军承墨敕白移于金吾引驾仗,引驾仗官与监门覆奏,又降墨敕,然后得入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、仓兵胄三曹参军、 品秩如诸卫。
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, 如千卫品秩、人数。
翊府中郎将、左右郎将、录事、兵曹、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副队正。 人数、品秩如诸卫。
左右龙武军 初,太宗选飞骑之尤骁健者,别署百骑,以为翊卫之备。天后初,加置千骑,中宗加置万骑,分为左右营,置使以领之。自开元以来,与左右羽林军名曰北门四军。开元二十七年,改为左右龙武军,官员同羽林军也。
大将军一员, 正三品。将军二员。 从三品。
长史一人,录事参军事一人,录事一人,史二人,仓兵胄三曹参军事各一人。 随曹有府、史、掌固人数。司阶二人,中候三人,司戈、执戟各五人,长上各十人。 右件官员阶品、人数、职掌,如羽林军也。
左右神武军 至德二年,肃宗在凤翔置。初,贞观中置北卫七营,后改为左右羽林军。皆选才力骁勇者充,每月一营十人为番当上。又置左右龙武军,皆唐元功臣子弟并外州人。如宿卫兵,分日上下。肃宗在凤翔,方收京城,以羽林军减耗,寇难未息,乃别置神武军,同羽林制度官吏,谓之北衙六军。又置衙前射生手千余人,谓之左右英武军。非六军之例也。干元二年十月敕,左右羽林、左右龙武、左右神武官员并升同金吾四卫,置大将军二人,将军二人也。
左右神策军 上元中,以北衙军使卫伯玉为神策军节度使,镇陕州,以拒东寇,以中使鱼朝恩为观军容使,监伯玉军。及伯玉入为羽林帅,出为荆南节度使,朝恩专统神策军,镇陕。广德元年,吐蕃犯京师,代宗避狄幸陕,朝恩以神策军迎扈。及永泰元年,吐蕃犯京畿,朝恩以神策兵屯于苑中。自是,神策军恒以中官为帅。建中末,盗发京师,窦文场以神策军扈跸山南。及还京师,赏劳无比。贞元中,特置神策军护军中尉,以中官为之,时号两军中尉。贞元已后,中尉之权倾于天下,人主废立,皆出其可否,事见《宦者传》也。
大将军各二员, 正三品。贞元二年九月敕,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军,置大将军各二人,正三品。将军各二员。 从三品。至贞元三年五月,敕左、右神策将军各加二员,左、右神武将军各加一员也。
神威军 本号殿前射生左右厢,贞元二年九月改殿前左右射生军,三年四月改为左右神威军,非六军之例也。
大将军二员, 正三品。将军二员。 从三品。
职田、俸钱、手力、粮料等,同六军诸卫。
六军统军 兴元元年正月二十九日敕,左右羽林、左右龙武、左右神武各置统军一人,秩从二品。十六卫上将军 旧无此官。贞元二年九月一日敕:“六军先有敕,各置统军一人,十六卫宜各置上将军一员,秩从二品。其左右卫及左右金吾卫上将军俸料、随军人马等,并同六军统军。其诸卫上将军,次统军例支给。”贞元二年九月十三日,六军十二卫上将军,并放入宿,已后为例也。
诸府 隋置骠骑、鹰扬等府,凡天下守戍兵,不成军曰牙,府有上中下也。
折冲都尉各一人, 上府,都尉正四品上。中府,从四品下。下府,正五品下。武德中,采隋折冲、果毅郎将之名,改统军为折冲都尉,别将为果毅都尉。
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, 上府,果毅从五品下。中府,正六品上。下府从六品下。隋炀帝置果毅郎将,国家置折冲都尉。
别将各一人, 上府,别将正七品下。中府,从七品上。下府,从七品下。
长史一人, 上府,正七品下。中府,从七品上。下府,从七品下。
兵曹参军一人, 上府,从八品下。中府,正九品上。下府,从九品下也。录事一人,校尉五人。每校尉,旅帅二人,每旅帅,队正、副队正各二人。诸府折冲都尉掌领五校之属,以备宿卫,以从师役,总其戎具、资粮、差点、教习之法令。凡卫士,三百人为一团,以校尉领之,以便习骑射者为越骑,余为步兵。其团,十人为火,火备六驮之马。每岁十一月,以卫士帐上尚书省天下兵马之数以闻。凡兵马在府,每岁季冬,折冲都尉率五校之属以教其军阵、战斗之法也。 具有教习簿籍。
东宫官属
太子太师、太傅、太保各一员。 并从一品。师傅,宫官,南朝不置。后魏、北齐,师傅品第二,号东宫三太。隋品亦第二。武德定令,加从一品也。 太子少师、少傅、少保各一员。 并正二品。三少,亦古官,历代或置或省。南朝并不置。后魏、北齐置之,品第三,号东宫三少。皇家定令,正二品。
三师三少之职,掌教谕太子。无其人,则阙之。太子宾客四员。 正三品。古无此官,皇家显庆元年春始置四员也。
掌侍从规谏,赞相礼仪。
太子詹事一员, 正三品。
少詹事一员。 正四品上。詹事,秦官,掌皇太子宫。龙朔二年改为端尹,天授为宫尹,神龙复也。詹事统东宫三寺十率府之政令。少詹为之贰。凡天子六官之典制,皆视其事而承受之。
丞二人, 正六品上。主簿一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 正九品下。
令史九人,书令史十八人。丞掌判府事。主簿掌印,检勾稽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
司直一人, 正七品上,令史一人,书令史二人,亭长四人,掌固六人。司直掌弹劾宫僚,纠举职事。太子朝,宫臣则分知东西班。凡诸司文武应参官,每月皆具在否以刺之。太子左春坊:左庶子二人, 正四品上。
中允二人。 正五品下。
左庶子掌侍从赞相,驳正启奏。中允为之贰。
司议郎四人, 正六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八品下。
主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令史七人,书令史十四人。司议郎掌启奏记注宫内祥瑞,宫长除拜薨卒,每年终送史馆。左谕德一人, 正四品下。
左赞善大夫五人, 正五品上。传令四人,掌仪二人,赞者四人。左谕德掌讽谕规谏。
崇文馆: 贞观中置,太子学馆也。
学士,直学士, 员数不定。
学生二十人,校书二人, 从九品下,
令史二人,典书二人,搨书手二人,书手十人,熟纸匠三人,装潢匠五人,笔匠三人。学士掌东宫经籍图书,以教授诸生。凡课试举送,如弘文馆。校书掌校理四库书籍。
司经局:洗马二人, 从五品下。洗马,汉官,为太子前马。
太子文学三人, 正六品。校书四人, 正九品。
正字二人, 从九品上。
书令史二人,楷书手二十五人,典书四人。洗马掌四库图籍缮写、刊缉之事。文学掌侍奉文章。校书、正字掌典校四库书籍。
典膳局:典膳郎三人, 正六品上。
丞二人, 正八品上。
书令史二人,主食六人,典食二百人,掌固四人。典膳郎掌进膳尝食,每夕局官于厨更直。
药藏局:药藏郎二人, 正六品上。
丞二人, 正八品上。
侍医典药九人,药童十八人,掌固六人。药藏郎掌和剂医药。
内直局:内直郎二人, 从六品下。
丞二人, 正八品下。
典服三十人,典扇十五人,典翰十五人,裳固六人。内直郎掌符玺、伞扇、几案、衣服之事。
典设局:典设郎四人, 从六品下,
丞二人, 正八品下。
幕士六百人。典设郎掌汤沐、洒扫、铺陈之事。凡大祭祀,太子助祭,则于正殿东设幄坐。
宫门局:宫门郎二人, 从六品下。
丞二人, 正八品下。
门仆一百三十人。宫门郎掌内外宫门管钥之事。 其钟鼓刻漏,一如皇居之制也。
太子右春坊:右庶子二人, 正四品下。
中舍人二人, 正五品上。 舍人四人, 正六品上。
录事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主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舍人掌行令书令旨及表启之事。太子通表,如诸臣之礼。诸臣及宫臣上皇太子,大事以笺,小事以启,其封题皆曰上,右春坊通事舍人开封以进。其事可施行者皆下于坊,舍人开,庶子参详之,然后进。不可者则否。
右谕德一人, 正四品下。
右赞善大夫五人, 正五品上。
传令四人, 谕德、赞善,掌事如左。
通事舍人八人, 正七品下。典谒二十人。舍人掌导引宫臣辞见及承令劳问之事。
太子内坊: 皆宦者为司局。典内二人, 从五品下。
录事一人,典直四人, 正九品下。导客舍人六人,阁帅六人,内阍八人,内给使, 无员数。
内厩二十人,典事二人,驾士三十人。典内掌东宫阁门之禁令,及宫人衣廪赐与之出入。丞为之贰。典直主仪式。导客主傧序。阁帅主门户。内阍主出入。给使主伞扇。内厩主车舆。典事主牛马。典内统而监之。
太子内官:司闺二人, 从六品。
掌导引妃及宫人名簿,总掌正、掌书、掌筵三司。掌正三人, 从八品。
掌文书出入,目录为记。并阁门管钥,纠察推罚。女史,流外三品。掌典文簿而执行焉。,掌书三人, 从八品。
掌宝、符契、经簿、宣传、启奏、教学、廪赐、纸笔、监印。
掌筵三人, 从八品。掌帷幄、床褥、几案、伞扇、洒扫、铺设之事。司礼二人, 从六品。
掌礼仪参见,以总掌严掌缝,掌藏,而领其事。掌严三人,从八品。掌首饰、衣服、巾栉、膏沐、仗卫。掌缝三人,从八品。
掌裁缝、织缋。掌藏三人, 从八品。
掌货贝、珠玉、锦彩。
司馔二人, 从六品。
掌膳羞。进食先尝,总掌食、掌医、掌园三司,而领其事。掌食三人, 从八品。
掌膳羞、酒醴、灯烛。掌医三人, 从八品。掌医主医药。掌园三人, 从八品。
掌园苑树艺、蔬果。
太子家令寺:令一人, 从四品上。
丞二人, 从七品上。
主簿一人, 正九品下。录事一人。家令掌太子饮膳、仓储、库藏之政令,总食官、典仓、司藏三署之官属。
食官署:令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二人, 从九品下。
掌膳十二人,奉觯三十人。食官令掌饮膳之事。典仓署:令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园丞二人,典事六人。典仓令掌九谷入藏,及醯醢、庶羞、器皿、灯烛之事。
司藏署:令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二人。 从九品下。
司藏令掌库藏财货、出纳、营缮之事。太子率更寺:令一人, 从四品上。丞二人, 从七品上。主簿一人, 正九品下。录事一人,伶官师二人,漏刻博士二人,掌漏六人,漏童六十人,典鼓二十四人。率更令掌宗族次序、礼乐、刑罚及漏刻之政令。
太子仆寺:仆一人, 从四品下。
丞一人, 从七品上。
主簿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太子仆掌车舆、乘骑、仪仗之政令及丧葬之礼物,辨其次序。厩牧署:令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二人, 从九品下。典乘四人,牧长四人,翼驭十五人,驾士三十人,兽医二十人。厩牧令掌车马、闲厩、牧畜之事。东宫武官太子左、右卫率府: 秦、汉有太子卫率,主门卫。晋分左、右、中、前四卫率,后代因置左、右率。北齐为卫率坊。隋初始分置左右卫率府、左右宗卫率、左右虞候、左右内率、左右监门率十府,以备储闱武卫之职。炀帝改为左、右侍率,国家复为卫率。龙朔改为左、右典戎卫,咸亨复。率各一员, 正四品上。
副率各一人, 从四品上。左右卫率掌东宫兵仗羽卫之政令,总诸曹之事。凡亲勋翊府及广济等五府属焉。凡正、至太子朝,宫臣率其属仪仗,为左右厢之周卫,出入如卤簿之法。
长史各一人, 正七品上。
录事参军事各一人。 从八品上。
仓曹参军一人, 从八品下,兵曹参军一人, 从八品下。
胄曹参军一人, 从八品下。
司阶一人, 从六品上。中候二人, 从七品下。 司戈二人, 从八品下。
执戟三人。 从九品下。
长史掌判诸曹及三府五府之贰。录事掌监印勾稽。官掌本曹簿籍。 职事皆视上台。亲府勋翊府中郎将各一人, 从四品上。左、右郎将各一人, 正五品下。录事一人,兵曹参军一人,校尉五人,旅帅十人,队正二十人,副队正二十人。郎将掌其府之属以宿卫,而总其事。 职掌一视上台亲府。
太子左、右司御率府: 本号左、右宗卫府,龙朔改为司御率府。
率各一人, 正四品上。
副率各二人, 从四品上。
卫御率掌同左右率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事、仓兵胄三曹参军、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。 人数、品秩、职掌如左右卫府也。
太子左、右清道率府: 隋文置左右虞候府,各开府一人,掌斥候。国初亦为左、右虞候,龙朔改为清道率府,神龙又为虞候,开元复为清道也。
率各一人, 正四品上。
副率各二人。 从四品上。
清道率掌东宫内外昼夜巡警之法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事、仓兵胄三曹参军、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。 人数、品秩如左右卫率府。
太子左右监门率府: 隋置此官,国家因之。
率各一人, 正四品上。
副率各一人。 从四品上。
左右监门率掌东宫禁卫之法,应以籍入宫殿门者,二率司其出入,如上台之法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事、兵胄二曹参军。监门直长七十八人。 人数、品秩同诸率府。
太子左、右内率府: 隋初置内率府,拟上台千牛卫。龙朔初,为奉裕率,咸亨复。
率各一人, 正四品上。
副率各一人。 从四品上。左、右内率之职,掌东宫千牛备身侍奉之事,而立其兵仗,总其府事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事、兵胄二曹参军, 人数、品秩如诸率。
千牛十六人,备身二十八人,主仗六十人。
王府官属 公主邑司。
亲王府:傅一人, 从三品。汉官有王傅、太傅,魏、晋后唯置师,国家因之,开元改为傅。
谘议参军一人, 正五品上。
友一人, 从五品下。文学二人, 从六品上。
东阁、西阁祭酒各一人。 从七品上。
傅掌傅相赞导,而匡其过失。谘议訏谋左右。友陪侍规讽。文学雠校典籍,侍从文章。祭酒接对宾客。
长史一人, 从四品上。
司马一人, 从四品下。掾一人, 正六品上。
属一人, 正六品上。
主簿一人, 从六品上。史二人,记室参军事二人, 从六品上。
录事参军事一人, 从六品上。
录事一人,从九品上。功仓户兵骑法士等七曹参军事各一人, 正七品上。参军事二人, 正八品下。 行参军四人, 从八品。
典签二人。 从八品下。
长史、司马统领府僚,纪纲职务。掾统判七曹参军事。主簿掌覆省王教。记室掌表启书疏。录事参军事勾稽省署钞目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七曹参军各督本曹事,出使检校。典签宣传教命。
亲王亲事府:典军二人, 正五品上。
副典军二人, 从五品上。执仗亲事十六人,执乘亲事十六人,亲事三百三十三人,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队副。 准部内人数多少置。
亲王帐内府典军二人,副典军二人, 品秩如亲事府。
帐内六百六十七人,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队副。 看人数置。
典军、副典军之职,掌率校尉已下守卫陪从之事。
亲王国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
大农二人, 从八品下。
尉二人, 正九品下。
丞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典卫八人,舍人四人,学官长一人,食官长一人,丞一人,厩牧长二人,丞二人,典府长二人,丞二人。国令、大农掌通判国事。国尉、国丞掌判国司,勾稽监印事。典卫守居宅。舍人引纳。学官教授内人。公主邑司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一人, 从八品下。
录事一人, 从九品下。
主簿二人,谒者二人,舍人二人,家吏二人。公主邑司官各掌主家财货出入、田园征封之事。其制度,皆隶宗正寺。
州县官员京兆河南太原等府: 自秦、汉已来为雍、洛、并州。周、隋或置总管都督,通名为府。开元初,乃为京兆府、河南府、太原府。
三府牧各一员, 从二品。牧,古官,舜置十二牧是也。秦以京城守为内史,汉武改为尹。后魏、北齐、周、隋又以京守为牧。武德初,因隋置牧,以亲王为之。或不出阁,长史知府事。尹各一员, 从三品。京城守,秦曰内史,汉曰尹,后代因之。隋为内史。武德初置牧,以长史总府事。开元初,雍、洛、并改为府,乃升长史为尹,从三品,专总府事也。
少尹各二员, 从四品下。魏、晋已下,州府有治中,隋文改为司马,炀帝改为赞理,又为丞,武德改为治中,永徽避高宗名,改为司马,开元初,改为少尹。 司录参军二人,正七品。
录事四人, 从九品上。功仓户兵法士等六曹参军事各二人, 正七品下。
府史、 《隋书》有之。
参军事六人, 正八品下。
执刀十五人,典狱十一人,问事十二人,白直二十四人。经学博士一人, 从八品上。助教二人,学生八十人。医药博士一人,助教一人,学生二十人。
大都督府: 魏黄初二年,始置都督诸州军事之名,后代因之。至隋改为总管府。武德四年又改为都督,贞观中分为上、中、下都督府也。
都督一员, 从二品。
长史一人, 从三品。
司马二人, 从四品下。录事参军事二人, 正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功仓户兵法士六曹参军事, 功士二曹各一员,余曹各二员,并正七品下也。
典狱十六人,问事十人,白直二十四人,市令一人, 从九品上。丞一人,佐一人,史二人,仓督二人。经学博士一人, 从八品上。
助教二人,学生六十人。医学博士一人, 从八品下。
助教一人,学生十五人。
中都督府:都督一员, 正三品上。
别驾一人, 正四品下。长史一人, 正五品上。司马一人, 正五品下。
录事参军事一人, 从七品下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
功仓户兵法士六曹参军事各一人, 并从七品上。参军事四人, 从八品上。
典狱十四人,白直二十人,市令一人, 从九品上。
丞一人,佐一人,史二人,帅三人,仓督二人。经学博士一人, 从八品下。
助教二人,学生六十人。医药博士一人,学生十五人。
下都督府:都督一员, 从三品。
别驾一人, 从四品下。
长史一人, 从五品上。
司马一人, 从五品上。
录事参军事一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功仓户兵法士六曹参军事各一人, 从七品下。
参军事三人, 从八品下。
典狱十二人,问事六人,白直十六人,市令一人, 从九品上。
丞二人,佐一人,史二人,帅二人,仓督二人。经学博士一人, 从八品下。
助教一人,学生五十人。医学博士一人,助教一人,学生十二人。
上州: 州之名,古也。舜置十二州,《禹贡》九州,汉置十三州。秦并六国,置三十六郡。汉则以州统郡。其后武德改郡为州,改州为郡,事见诸卷。国家制,户满四万以上为上州。
刺史一员, 从三品。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,郡置守、都尉各一人,仍以御史一人监郡。汉废监郡御史,丞相遣掾吏分察诸郡。汉武元光五年,分天下置十三州,分统诸郡。每州遣使者一人,督察官吏清浊,谓之十三州刺史。后汉遂以名臣为刺史,专州郡之政,仍置别驾、治中、诸曹掾属,号曰外置刺史。天宝改州为郡,置太守。干元元年,改郡为州,州置刺史。初,汉代奉使者皆持节,故刺史临部,皆持节。至魏、晋,刺史任重者,为使持节都督,轻者为持节。后魏、北齐,总官、刺史,则加使持节诸军事,以此为常。隋开皇三年罢郡,以州统县,刺史之名存而职废。而于刺史太守官位中,不落持节之名,至今不改,有名无实也。至德之后,中原用兵,大将为刺史者,兼治军旅,遂依天宝边将故事,加节度使之号,连制数郡。奉辞之日,赐双旌双节,如后魏、北齐故事。名目虽殊,得古刺史督郡之制也。
别驾一人, 从四品下。长史一人, 从五品上。 司马一人, 从五品下。
录事参军事一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三人, 从九品上。
司功、司仓、司户、司兵、司法、司士六曹参军事各一人, 并从七品下。
参军事四人,典狱十四人,问事八人,白直二十四人,市令一人, 从九品上。丞一人,佐一人,史二人,帅三人,仓督二人。经学博士一人, 从八品下。
助教二人,学生六十人,医学博士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助教一人,学生十五人。
中州: 户满二万户已上,为中州。
刺史一员, 正四品上。
别驾一人, 正五品下。
长史一人, 正六品上。
司马一人, 六品上。
录事参军事一人, 正八品上。录事一人, 从九品上。
司功、司仓、司户、司法、司士六曹参军事各一人, 并正八品下。随曹有佐史人数。
参军事三人, 正九品上。
执刀十人,典狱十二人,问事六人,白直十六人,市令一人,丞、佐各一人,史、帅、仓督各二人。经学博士一人, 正九品上。
助教一人,学生五十人。医药博士一人, 从九品下。助教一人,学生十二人。
下州: 户不满二万,为下州也。
刺史一员, 正四品下。
别驾一人, 从五品上。
司马一人, 从六品下。
录事参军事一人, 从八品上。录事一人, 从九品下。司仓、司户、司法三曹参军事各一人, 从八品下。随曹有佐史人数。
参军事一人, 从九品下。典狱八人,问事四人,白直十六人,市令一人,佐、史各一人,帅二人,仓督一人。经学博士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助教一人,学生四十人。医学博士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学生十人。京兆、河南、太原牧及都督、刺史掌清肃邦畿,考核官吏,宣布德化,抚和齐人,劝课农桑,敦敷五教。每岁一巡属县,观风俗,问百年,录囚徒,恤鳏寡,阅丁口,务知百姓之疾苦。部内有笃学异能闻于乡闾者,举而进之。有不孝悌,悖礼乱常,不率法令者,纠而绳之。其吏在官公廉下己,清直守节者,必谨而察之。其贪秽谄谀,求名狥私者,亦谨而察之。皆附于考课,以为褒贬。若善恶殊尤者,随即奏闻。若狱讼疑议,兵甲兴造便宜,符瑞尤异,亦以上闻。其常则申于尚书省而已。若孝子顺孙,义夫节妇,精诚感通,志行闻于乡闾者,亦具以申奏,表其门闾。其孝悌力田,颇有词学者,率与计偕。其所部有须改更,得以便宜从事。若亲王典州,及边州都督刺史不可离州局者,应巡属县,皆委上佐行焉。尹、少尹、别驾、长史、司马掌贰府州之事,以纲纪众务,通判列曹。岁终则更入奏计。司录、录事参军掌勾稽,省署钞目,监符印。功曹、司功掌官吏考课、祭祀、祯祥、道佛、学校、表疏、医药、陈设之事。仓曹、司仓掌公廨、度量、庖厨、仓库、租赋、征收、田园、市肆之事。户曹、司户掌户籍、计帐、道路、逆旅、婚田之事。兵曹、司兵掌武官选举、兵甲器仗、门户管钥、烽候传驿之事。法曹、司法掌刑法。士曹、司士掌津梁、舟车、舍宅、百工众艺之事。市令掌市厘交易、禁斥非违之事。经学博士掌《五经》,教授诸生。医药博士以百药救民疾病。下至执刀、白直、典狱、佐史,各有其职。州府之任备焉。
县令 三代之制,五等诸侯,自理其人。周衰,诸侯相侵,大国分置郡邑县鄙,以聚其人。齐、晋谓之大夫,鲁、卫谓之宰,楚谓之公、尹,秦谓之令、长。秦制:万户已上为令,秩千石至六百石,减万户为长,秩五百石至三百石,皆有丞、尉,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也。
长安、万年、河南、洛阳、太原、晋阳六县,谓之京县。令各一人, 正五品上。丞二人, 从七品。
主簿二人, 从八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佐二人,史四人,尉六人, 从八品下。司功、 佐三人,史六人。司仓、佐四人,史八人。
司户、 佐五人,史十人。司兵、 佐三人,史六人。 司法、 佐五人,史十人。
司士, 佐四人,史八人,
典狱十四人,问事八人,白直十八人。博士一人,助教一人,学生五十人。
京兆、河南、太原所管诸县,谓之畿县。令各一人, 正六品下。
丞一人, 正八品下。主簿一人, 正九品上。
尉二人, 正九品下。
录事二人, 史三人。
司功、 佐三人,史五人。
司仓、 佐四人,史七人。
司户、 佐四人,史七人,帐史一人。
司法, 佐四人,史八人。
典狱十四人,问事四人,白直十人,市令一人。 佐一人,史一人,帅二人。
经学博士一人,助教一人,学生四十人。
诸州上县:令一人, 从六品上。
丞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主簿一人, 正九品下,
尉二人, 从九品上。
录事二人, 史三人。
司户、 佐四人,史七人,帐史一人。
司法, 佐四人,史八人。
仓督二人,典狱十人,问事四人,白直十人,市令一人, 佐、史各一人,帅一人。
博士一人,助教一人,学生四十人。
诸州中县:令一人, 正七品上。丞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主簿一人, 从九品上。
尉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 史四人,
司户、佐三人,史五人,帐史一人。司法, 佐二人,史六人。
仓督一人,典狱八人,问事四人,白直八人。博士一人。助教一人,学生二十五人。诸州中下县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一人, 正九品下。
主簿一人, 从九品上。尉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司户、 佐二人,史三人,帐史一人。
司法, 佐二人,史四人。
典狱六人,问事四人,白直八人,市令一人。 佐、史各一人,帅二人。博士一人,助教一人,学生二十五人。
诸州下县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丞一人, 正九品下。
主簿一人, 从九品上。
尉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司户、 佐二人,史四人,帐史一人。
司法, 佐一人,史四人。
典狱六人,问事四人,白直八人,市令一人。 佐一人,史二人,帅二人也。博士一人,助教一人,学生二十人。
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,皆掌导扬风化,抚字黎氓,敦四人之业,崇五土之利,养鳏寡,恤孤穷。审察冤屈,躬亲狱讼,务知百姓之疾苦。
大都护府:大都护一员,从二品。副都护四人, 正四品上。长史一人,正五品上。
司马一人, 正五品上。录事参军事一人, 正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功曹、仓曹、户曹、兵曹、法曹五参军事各一人, 并正七品下。参军事三人。 正八品下。
上都护府:都护一员, 正三品。
副都护二人, 从四品上。
长史一人, 正五品上。司马一人, 正五品上。
录事参军事一人, 正七品下。
录事二人,功曹、仓曹、户曹、兵曹四参军事各一人, 从七品上。
参军事三人。 从八品上。
都护之职,掌抚尉诸蕃,辑宁外寇,觇候奸谲,征讨携贰。长史、司马贰焉。诸曹,如州府之职。
节度使: 天宝中,缘边御戎之地,置八节度使。受命之日,赐之旌节,谓之节度使,得以专制军事。行则建节符,树六纛。外任之重,无比焉。至德已后,天下用兵,中原刺史亦循其例,受节度使之号。
节度使一人,副使一人,行军司马一人,判官二人,掌书记一人,参谋, 无员数也。
随军四人。 皆天宝后置。检讨未见品秩。
元帅、都统、招讨等使
元帅。 旧无其名。安、史之乱,肃宗讨贼,以广平王为天下兵马元帅,又以大臣郭子仪、李光弼随其方面副之,号为副元帅。及代宗即位,又以雍王为之。自后不置。昭宗又以辉王为之也。
都统。 干元中置,或总三道,或总五道,至上元末省。大中后,讨徐州以康承训,讨黄巢以荆南王铎,皆为都统。
招讨使。 贞元末置。自后随用兵权置,兵罢则停。
防御团练使。 至德后,中原置节度使。又大郡要害之地,置防御使,以治军事,刺史兼之,不赐旌节。上元后,改防御使为团练守捉使,又与团练兼置防御使,名前使,各有副使、判官,皆天宝后置,未见品秩。诸镇 魏有镇东、镇西、镇南、镇北四将军,后代因之。隋因始置镇将、镇副之名也
上镇:将一人, 正六品下。
镇副一人, 正七品下。
录事一人,仓曹、兵曹二参军。 从八品下。各有佐史。
中镇:将一人, 正七品上。
镇副一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一人,兵曹参军一人。 正九品下。
下镇:将一人, 正七品下。
镇副一人, 从七品下。
录事一人,兵曹参军一人。 从九品下。诸戍 春秋有戍,葵丘之义。东晋、后魏以屯兵守境处为戍,隋因之。
上戍:主一人, 正八品下。
戍副一人。 从八品下。
佐一人,史二人。
中戍:主一人。 从八品下。
下戍:主一人。 正九品下。五岳四渎庙:令各一人, 正九品上。
斋郎三十人,祝史三人。
上关:令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二人。 正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 有府、史、典事。
津吏八人。
中关:令一人, 正九品下。
丞一人。 从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津吏六人。
下关:令一人, 从九品下。
津吏四人。 关令各有府、史。
关令掌禁末游,伺奸慝。凡行人车马出入往来,必据过所以勘之。
大夫、中丞之职,掌持邦国刑宪典章,以肃正朝廷。中丞为之贰。凡天下之人,有称冤而无告者,与三司讯之。凡中外百僚之事,应弹劾者,御史言于大夫。大事则方幅奏弹之,小事则署名而已。若有制使覆囚徒,则与刑部尚书参择之。凡国有大礼,则乘辂车以为之导。
侍御史四员。 从六品下。御史之名,《周官》有之,亦名柱下史。秦改为侍御史。后周曰司宪中士,隋为侍御史,品第七。武德品第六也。掌纠举百僚,推鞫狱讼。 侍御史年深者一人判台事,知公廨杂事,次一人知西推,一人知东推也。
凡有别付推者,则按其实状以奏。若寻常之狱,推讫断于大理。凡事非大夫、中丞所劾,而合弹奏者,则具其事为状,大夫、中丞押奏。大事则冠法冠,衣硃衣纁裳,白纱中单以弹之。小事常服而已。凡三司理事,则与给事中、中书舍人更直,直于朝堂受表。若三司所按而非其长官,则与刑部郎中员外、大理司直评事往讯之。主簿一人, 从七品下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主簿掌印及受事发辰,勾检稽失。 兼知官厨及黄卷。
主事二人,令史十七人,书令史二十三人。
殿中侍御史六人, 从七品下。
令史八人,书令史十八人。殿中侍御史掌殿廷供奉之仪式。凡冬至、元正大朝会,则具服升殿。若郊祀、巡幸,则于卤簿中纠察非违,具服从于旌门,视文物有所亏阙,则纠之。凡两京城内,则分知左右巡,各察其所巡之内有不法之事。
监察御史十员, 正八品上。贞观初,马周以布衣进用,大宗令于监察御史里行。自此因置里行之名。龙朔元年,以王本立为监察里行也。
监察掌分察巡按郡县、屯田、铸钱、岭南选补、知太府、司农出纳,监决囚徒。监祭祀则阅牲牢,省器服,不敬则劾祭官。尚书省有会议,亦监其过谬。凡百官宴会、习射,亦如之。
殿中省 魏初置殿中监,隋初改为殿中局,炀帝改为殿内省,武德改为殿中省。龙朔改为中御府,咸亨复为殿中省。
监一员, 从三品。魏初置,品第二。梁品第三。隋品第四。武德品第三也。
少监二员, 从四品上。
丞二人, 从五品上。
主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
令史四人,书令史十二人,亭长、掌固各八人。殿中监掌天子服御,总领尚食、尚药、尚衣、尚舍、尚舍、尚辇六局之官属,备其礼物,供其职事。少监为之贰。凡听朝,则率其属执伞扇以列于左右。凡大祭祀,则进大珪、镇珪于壝门之外。既事,受而藏之。凡行幸,则侍奉于仗内,骖乘以从。若元正、冬至大朝会,则有进爵之礼。丞掌副监事,兼勾检稽失,省署抄目。主事掌印及知受事发辰。
尚食局:奉御二人, 正五品下。隋初为典御,又改为奉御。
直长五人,正七品上。
食医八人。 正九品下。
奉御掌谨其储供,辨名数。直长为之贰。若进御,必辨其时禁。春肝,夏心,秋肺,冬肾,四季之月脾王,皆不可食。当进,必先尝。正、至大朝会飨宴,与光禄大夫视其品秩之差。其赐王公宾客,亦如之。诸陵月享,则视膳而献之。食医掌率主食王膳,以供其职。尚药局:奉御二人, 正五品下。直长四人, 正七品上。
书吏四人。侍御医四人, 从六品上。
主药十二人,药童三十人。司医四人, 正八品下。
医佐八人, 正八品下。
按摩师四人,咒禁师四人,合口脂匠四人,掌固四人。奉御掌合和御药及诊候方脉之事。直长为之贰。凡药有上、中、下三品,上药为君,中药为臣,下药为佐。合造之法,一君三臣九佐,别入五藏,分其五味。有汤丸膏散之用。诊脉有寸、关、尺之三部,医之大经。凡合和与监视其分剂,药成尝而进焉。侍御医,掌诊候调和。主药、药童,主刮削捣簁。
尚衣局:奉御二人, 从五品上。
直长四人, 正七品下。
书令史三人,书吏四人,主衣十六人,掌固四人。奉御掌衣服,详其制度,辨其名数。直长为之贰。凡天子之服冕十有三;一,大裘冕,二衮冕,一冕,四毳冕,五黻冕,六玄冕,七通天冠,八武弁,九弁服,十介帻,十一白纱帽,十二平巾帻,十三翼善冠。事具《舆服志》。凡天子之大珪,曰珽,长三尺。镇珪,长尺有二寸。若有事于郊丘社稷,则出之于内。将享,至于中壝门,则奉镇珪于监而进之。既事,受而藏之。凡大朝会,则设案,服毕而彻之。
尚舍局:奉御二人, 从五品上。
直工六人, 正七品下。
书令史三人,书吏七人,掌固十人,幕士八十人。奉御掌殿廷张设、汤沐、灯烛、洒扫之事。直长为之贰。凡行幸,预设三部帐幕, 有古帐、大帐、次帐、小次帐、小帐,凡五等之帐为三部。
其外置排城以为蔽扞。 排城,连板为之,板上画辟邪兽,表里皆漆之。
凡大祭祀,有事于郊坛,则先设行宫于坛之东南向,随地之宜,将祀三日,则设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外道北,南向而设坐。若有事于明堂太庙,则设大次于东门,如郊坛之制。凡致斋则设幄于正殿西序及室内,俱东向,张于楹下。凡元正、冬至大朝会,则设斧扆于正殿。 施蹋席薰炉。朔望受朝,则施幄于正殿,帐裙顶带,方阔一丈四尺也。
尚乘局:奉御二人, 从五品上。
直长一人, 正七品下。
奉乘十八人, 正九品下。
习驭五十人,掌闲五十人,兽医七十人。进马六人, 七品下。 司库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司廪二人, 正九品下。
书令史一人,书吏十四人。奉御掌内外闲厩之马,辨其粗良,而率其习驭。直长为之贰。 一曰左右飞黄闲,二曰左右吉良闲,三曰左右龙媒闲,四曰左右抃\駼闲,五曰左右駃騠闲,六曰左右天苑闲。开元时仗内六闲,曰飞龙、祥麟、凤苑、鹓刍、吉良、六群等,号六厩马。
凡秣马给料,以时为差。凡外牧进良马,印以三花飞风之字而为志。奉乘掌率习驭、掌闲、驾士及秣饲之法。司库掌鞍辔乘具。司廪掌藁秸出纳。兽医掌疗马病。 初尚乘局掌六闲马,后置内外闲厩使,专掌御马。开元初,以尚乘局隶闲厩使,乃省尚乘,其左右六闲及局官,并隶闲厩使领之也。进马旧仪,每日尚乘以厩马八匹,分为左右厢,立于正殿侧宫门外,候仗下即散。若大陈设,即马在乐悬之北,与大象相次。进马二人,戎服执鞭,侍立于马之左,随马进退。虽名管殿中,其实武职,用资廕简择,一如千牛备身。天宝八载,李林甫用事,罢立仗马,亦省进马官。十二载,杨国忠当政,复立仗马及进马官,干元复省,上元复置也。尚辇局:奉御二人, 从五品上。
直长四人, 正七品下。
尚辇二人, 正九品下。
书令史二人,书吏四人,掌扇六人,掌翰二十四人,主辇三十二人,奉舆十二人,掌固四人。奉御掌舆辇,分其次序而辨其名数。直长为之贰。凡大朝会则陈于廷,大祭祀则陈于庙。凡大朝会,则伞二翰一,陈之于廷。 孔雀扇一百五十有六,分居左右。旧翟尾扇,开元年初改为绣孔雀。
若常听朝,皆去扇,左右各留其三,以备常仪。内官
妃三人。 正一品。《周官》三夫人之位也。隋依周制,立三夫人。武德立四妃:一贵妃,二淑妃,三德妃,四贤妃,位次后之下。玄宗以为后妃四星,其一正后,不宜更有四妃,乃改定三妃之位:惠妃一,丽妃二,华妃三,下有六仪、美人、才人四等,共二十人以备内官之位也。三妃佐后,坐而论妇礼者也。其于内,则无所不统,故不以一务名焉。六仪六人, 正二品,《周官》九嫔之位也。
掌教九御四德,率其属以赞导后之礼仪。美人四人, 正三品,《周官》二十七世妇之位也。
掌率女官,修祭祀宾客之事。才人七人, 正四品,《周官》八十一御女之位。
掌叙宴寝,理丝枲,以献岁功。宫官 六尚,如六尚书之职掌。
尚宫二人, 正五品。
司记二人, 正六品。典记二人, 正七品。 掌记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六人。司言二人, 正七品。
典言二人, 正八品。
掌言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四人。司簿二人, 正六品。典簿二人, 正七品。掌簿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六人。司闱六人, 正六品。典闱六人, 正七品。掌闱六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四人。尚宫职,掌导引中宫,总司记、司言、司簿、司闱四司之官属。凡六尚书物出纳文簿,皆印署之。司记掌印,凡宫内诸司簿书出入目录,审而付行焉。典记佐之,女史掌执文书。司言掌宣传启奏。司簿掌宫人名簿廪赐。司闱掌宫闱管籥。
尚仪二人, 正五品。司籍二人, 正六品。
典籍二人, 正七品。 掌籍二人, 正八品。女史十人,司乐四人, 正六品。
典乐四人, 正七品。
掌乐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二人。司宾二人, 正六品。
典宾二人, 正七品,
掌宾二人。 正八品。
司赞二人, 正六品。
典赞二人, 正六品。
掌赞二人, 正六品。女史二人。尚仪之职,掌礼仪起居,总司籍、司乐、司宾、司赞四司之官属。司籍掌四部经籍、笔札几案。司东掌率乐人习乐,陈悬、拊击、进退。司宾掌宾客朝见、宴会赏赐。司赞掌朝见宴会赞相。
尚服二人, 正五品。司宝二人, 正六品。
典宝二人, 正七品。 掌宝二人, 正八品。女史四人。司衣二人, 正六品。
典衣二人, 正七品。
掌衣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四人。司饰二人, 正六品。
典饰二人, 正七品。
掌饰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四人。司仗二人, 正六品。
典仗二人, 正七品。
掌仗二人, 正八品。女史二人。尚服之职,掌供内服用采章之数,总司宝、司衣、司饰、司仗四司之官属。司宝掌瑞宝、符契、图籍。司衣掌衣服首饰。司饰掌膏沐巾栉。司仗掌羽仪仗卫。
尚食二人, 正五品。
司膳四人, 正六品。
典膳四人, 正七品。 掌膳四人, 正八品。
掌醖二人, 正八品。女史四人,司醖二人, 正七品。典醖二人,, 正七品。
女史二人。司药二人, 正六品。
典药二人, 正七品。
掌药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四人。司饎二人, 正六品。 典饎二人, 正七品。
掌饎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四人。尚食之职,掌供膳羞品齐之数,总司膳、司醖、司药、司饎四司之官属。凡进食,先尝之。司膳掌制烹煎和。司醖掌酒醴枌饮。司药掌方药。司饎掌给宫人廪饩饭食、薪炭。
尚寝二人, 正五品。
司设二人, 正六品。
典设二人, 正七品。 掌设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四人。司舆二人, 正六品。
典舆二人, 正七品
掌舆二人, 正八品。女史一人。司苑二人, 正六品。典苑二人, 正七品。
掌苑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二人。司灯二人, 正六品。典灯二人, 正七品。掌灯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二人。尚寝之职,掌燕寝进御之次序,总司设、司舆、司苑、司灯四司之官属。司设掌帏帐茵席、扫洒张设。司舆掌舆辇伞扇羽仪。司苑掌园苑种植蔬果。司灯掌灯烛。
尚功二人, 正五品。
司制二人, 正六品。
典制二人, 正七品。 掌制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二人。司珍二人, 正六品。典珍二人, 正七品。掌珍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六人。司彩二人, 正六品。
典彩二人, 正七品。
掌彩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二人。司计二人, 正六品。
典计二人, 正七品。
掌计二人, 正八品。
女史二人。尚功之职,掌女功之程课,总司制、司珍、司彩、司计四司之官属。司制掌衣服裁缝。司珍掌宝货。司彩掌缯锦丝枲之事。司计掌支度衣服、饮食、薪炭。
宫正一人, 正五品。
司正二人, 正六品。
典正二人, 正七品。 女史四人。宫正之职,掌戒令、纠禁、谪罚之事。司正、典正佐之。 右唐制定宫官六尚书、二十四司职事官,以备内职之数。内侍省 《星经》有宦者四星,在天市垣,帝坐之西。《周官》有巷伯、寺人之职,皆内官也。前汉宫官,多用士人,后汉始用宦者为宫官。晋置大长秋卿为后宫官,以宦者为之。隋为内侍省,炀帝改为长秋监。武德复为内侍。龙朔改为内侍监,光宅改为司宫台,神龙复为内侍省也。内侍四员。 从四品上。汉、魏曰长秋卿,梁曰大长秋,北齐曰中侍中,后周曰司内上士,隋曰内侍,置二人。炀帝曰长秋令,正四品。武德复为中侍。中官之贵,极于此矣。若有殊勋懋绩,则有拜大将军者,仍兼内侍之官。德宗置左、右神策、威远等禁兵,命中官掌之。每军置中尉一人,宦者为之。自李辅国、鱼朝恩之后,京师兵柄,归于内官,号左、右军中尉。将兵于外者,谓之观军容使。而天下军镇节度使,皆内官一人监之,事具《宦者传》也。
内常侍六人。正 五品下。汉代谓之中常侍。
内侍之职,掌在内侍奉出入宫掖宣传之事,总掖廷、宫闱、奚官、内仆、内府五局之官属。内常侍为之贰。凡皇后祭先蚕,则相仪。后出,则为之夹引。内给事八人, 从五品下。
主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令史八人,书令史十六人。内给事掌判省事。凡元正、冬至群臣朝贺中宫,则出入宣传。凡宫人衣服费用,则具其品秩,计其多少,春秋二时,宣送中书。
内谒者监六人, 正六品下。内谒者十二人, 从八品下。
内寺伯二人。 正七品下。
内谒者监掌内宣传。凡诸亲命妇朝会,所司籍其人数,送内侍省。内谒者掌诸亲命妇朝集班位。内寺伯掌纠察诸不法之事。岁大傩,则监其出入。
掖廷局:令二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三人, 从八品下。
宫教博士二人, 从九品下。
监作四人, 从九品下。
令史四人,计史二人,书令史八人。掖廷令掌宫禁女工之事。凡宫人名籍,司其除附,公桑养蚕,会其课业。丞掌判局事。博士掌教习宫人书算众艺。监作掌监当杂作。
宫闱局:令二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二人, 从八品下。
令史三人,书吏六人,内阍人二十人,内掌扇十六人,内给使无常员。宫闱局令掌侍奉宫闱,出入管钥。凡大享太庙,帅其属诣于室,出皇后神主置于舆而登座焉。既事,纳之。凡宫人无官品者,称内给使。若有官及经解免应叙选者,得令长上,其小给使学生五十人,皆总其名籍,以给其粮廪。丞掌判局事。内给使掌诸门进物出纳之历。
奚官局:令二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下。书令史三人,书吏六人,药童四人。奚官令掌奚隶工役、宫官品命。丞为之贰。凡宫人有疾病,则供其医药,死亡则供其衣服,各视其品命。仍于随近寺观,为之修福。虽无品,亦如之。凡内命妇五品已上亡,无亲戚于墓侧,三年内取同姓中男一人,以时主祭。无同姓,则所司春秋以少牢祭之。
内仆局:令二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下。
书令史二人,书吏四人,驾士二百人。内仆令掌中宫车乘出入导引。丞为之贰。凡中宫有出入则令居左,丞居右,而夹引之。凡皇后之车有六,事在《舆服》也。内府局:令二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下。书令史二人,书吏四人。内府令掌中藏宝货,给纳名数。丞为之贰。凡朝会五品已上,赐绢帛金银器于殿廷者,并供之。诸将有功,并蕃酋辞还,亦如之。
太常寺 古曰秩宗,秦曰奉常,汉高改为太常,梁加“寺”字,后代因之。
卿一员, 正三品。梁置十二卿,太常卿为一。周、隋品第三。龙朔二年改为奉常,光宅改为司礼卿,神龙复为太常卿也。
少卿二人。 正四品。隋置少卿二人,从四品。武德置一人,贞观加置一员。太常卿之职,掌邦国礼乐、郊庙、社稷之事,以八署分而理之:一曰郊社,二曰太庙,三曰诸陵,四曰太乐,五曰鼓吹,六曰太医,七曰太卜,八曰廪牺。总其官属,行其政令。少卿为之贰。凡国有大礼,则赞相礼仪。有司摄事,则为之亚献。率太乐官属,宿设乐悬,以供其事。宴会,亦如之。若三公行园陵,则为之副,公服乘辂备卤簿而奉其礼。若大祭祀,则先省牲器。凡太卜占国之大事及祭祀卜日,皆往莅之于太庙南门之外。凡仲春荐冰及四时品物甘滋新成者,皆荐焉。凡有事于宗庙,少卿帅太祝、斋郎入荐香灯,整拂神幄,出入神主。将享,则兴良醖令实樽罍。凡备大享之器服,有四院。 一曰天府院,二曰御衣院,三曰乐悬院,四曰神厨院。
丞二人, 从五品上。
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上。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府十二人,史二十三人。博士四人, 从七品上。谒者十人,赞引二十人。太祝六人, 正九品上。
祝史六人。奉礼二人, 从九品上。
赞者十六人。协律郎二人, 正八品上。
亭长八人,掌固十二人,太庙斋郎,京、都各一百三十人。太庙门仆,京、都各三十人。丞掌判寺事。凡大飨太庙,则修七祀于太庙西门之内。若祫享,则兼修配享功臣之礼。主簿掌印,勾检稽失,省署抄目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博士掌五礼之仪式,本先王之法制,适变随时而损益焉。凡大祭祀及有大礼,则与卿导赞其仪。凡公已下拟谥,皆迹其功行,为之褒贬。无爵称子,养德邱园,声实明著,则谥曰先生。大行大名,小行小名之。 古有《周书谥法》,《大戴礼谥法》,汉刘熙《谥法》一卷,晋张靖《谥法》两卷,又有《广谥法》一卷,梁沈约总聚古今谥法,凡有一百六十五称也。
若大祭礼,卿省牲器,谒者为之导。若小祀及公卿大夫有嘉礼,亦命谒者以赞之。太祝掌出纳神主于太庙之九室,而奉享禘佩给之仪。凡国有大祭祀,凡郊庙之祝版,先进取署,乃送祠所。将事,则跪读祝文,以信于神;礼成而焚之。凡大祭祀,卿省牲而告充。凡祭天及日月星辰之玉帛,则焚之;祭地及社稷山岳,则瘗之;渎污,则沉之。奉礼郎掌朝会祭祀君臣之版位。凡樽卣之制,十有四,祭则陈之。祭器之位,簠簋为前,
钘次之,笾豆为后。大凡祭祀朝会,在位者拜跪之节,皆赞导之,赞者承传焉。又设牲榜之位,以成省牲之仪。凡春秋二仲,公卿巡陵,则主其威仪鼓吹之节而相礼焉。协律郎掌和六吕六律,辨四时之气,八风五音之节。凡太乐,则监试之,为之课限。若大祭祀飨宴奏于廷,则升堂执麾以为之节制,举麾工鼓柷而后乐作,偃麾戛敔而后止。
两京郊社署:令各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一人, 从八品上。府二人,史四人,典事三人,掌固五人,门仆八人,斋郎一百一十人。郊社令掌五郊社稷明堂之位,祠祀祈祷之礼。丞为之贰。凡大祭祀,则设神坐于坛上而别其位,立燎坛而先积柴。凡有合朔之变,则置五兵于太社,以硃丝萦之以俟变,过时而罢之。
诸陵署:令一人, 从五品上。
录事一人,府二人,史四人,主衣四人,主辇四人,主药四人,典事三人,掌固二人。陵户,干,桥、昭四百人,献、定、恭三百人。陵令掌先帝山陵,率户守卫之。丞为之贰。凡朔望、元正、冬至,皆修享于诸陵。凡功臣密戚陪葬者听之,以文武分为左右列。诸太子陵令各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一人。 从九品下。
太乐署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一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三人,史六人。乐正八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八人,掌固八人,文武二舞郎一百四十人。太乐令调合钟律,以供邦国之祭祀享宴。丞为之贰。凡天子宫悬钟磬,凡三十六虡, 镈钟十二,编钟二二,编磬十二,共为三十六架。东方西方,磬虡起北,钟虡次之。南方北方,磬虡起西,钟虡次之。镈钟在编钟之间,各依辰位。四隅建鼓,左柷右敔。又设巢、竽、笛、管、篪、埙、系于编钟之下。偶歌琴、瑟、筝、筑,系于编磬之下。其在殿廷前,则加鼓吹十二案,于建鼓之外,羽葆之鼓、大鼓、金镦、歌箫、笳置于其上。又设登歌钟、节鼓、瑟、琴、筝、笳于堂上,笙、和、箫、篪于堂下。太子之廷,陈轩悬,去其南面镈钟、编钟编磬各三,凡九,设于辰、丑、申之位。三建鼓亦如之。凡宫悬之作,则奏文武舞,事在《音乐志》也。
凡大宴会,则设十部伎。凡大祭祀、朝会用乐,辨其曲度章服,而分始终之次。在事于太庙,每室酌献各用舞。 事具《音乐志》。
凡祀昊天上帝及五方《大明》、《夜明》之乐,皆六成,祭皇地祇神州社稷之乐,皆八成,享宗庙之乐,皆九成。其余祭祀,三成而已。 五音有成数,观其数而用之也。
凡习乐,立师以教。每岁考其师之课业,为上中下三等,申礼部。十年大校之,量优劣而黜陟焉。凡乐人及音声人应教习,皆著簿籍,核其名数,分番上下。鼓吹署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丞三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三人,史六人。乐正四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四人,掌固四人。鼓吹令掌鼓吹施用调习之节,以备卤簿之仪。丞为之贰。凡大驾行幸,卤簿则分前后二部以统之。法驾则三分减一,小驾则减大驾之半。皇太后、皇后出,则如小驾之例。皇太子之鼓吹,亦有前后二部。亲王已下各有差。凡大驾行幸,有夜警晨严之制。 大驾夜警十二部,晨严三通。太子诸王公卿已下,警严有差。
凡合朔之变,则率工人设五鼓于太社。太傩,则帅鼓角以助侲子唱之。
大医署:令二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二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二人,史四人,主药八人,药童二十四人。医监四人, 从八品下。
医正八人, 从九品下。 药园师二人,药园生八人,掌固四人。太医令掌医疗之法。丞为之贰。其属有四,曰:医师、针师、按摩师、禁咒师。皆有博士以教之。其考试登用,如国子之法。凡医师、医工、医正疗人疾病,以其全多少而书之以为考课。药园师,以时种莳收采。
诸药医博士一人, 正八品上。
助教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医师二十人,医工一百人,医生四十人,典药二人。博士掌以医术教授诸生。 医术,谓习《本草》,《甲乙脉经》。分而为业,一曰体疗,二曰疮肿,三曰少小,四曰耳目口齿,五曰角法也。
针博士一人, 从八品下。
针助教一人, 从九品下。针师十人,针工二十人,针生二十人。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,使识浮沉涩滑之候,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。其针名有九,应病用之也。
按摩博士一人, 从九品下。
按摩师四人,按摩工十六人,按摩生十五人。按摩博士掌教按摩生消息导引之法。
咒禁博士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咒禁师二人,咒禁工八人,咒禁生十人。咒禁博士掌教咒禁生以咒禁,除邪魅之为厉者。
太卜署:令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一人, 正九品。
卜正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卜博士二人。 从九品下。
太卜令掌卜筮之法。丞为之贰。 其法有四:一龟,二五兆,三易,四式。
皆辨其象数,通其消息,所以定吉凶焉。凡国有祭祀,则率卜正、占者,卜日于太庙南门之外。岁季冬之晦,帅侲子入宫中堂赠大傩。 赠,送也,堂中舞侲子,以送不祥也。
廪牺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一人。 正九品。
廪牺令掌荐牺牲及粢盛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三祀之牲牢,各有名数。大祭祀,则与太祝以牲就榜位,太常卿省牲,则北面告腯,乃牵牲以授太官。
汾祠署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丞一人。 从八品上。
汾祠令、丞,掌神祀、享祭、洒扫之制。两京齐太公庙署:令各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各一人, 从八品上。
令、丞掌开合、洒扫及春秋仲释尊之礼。
光禄寺 秦曰郎中令,汉曰光禄勋,掌宫殿门户。梁置十二卿,加“寺”字,除“勋”字,曰光禄卿,掌膳食,后因之。品第三。龙朔改为司膳寺正卿,光宅改为司膳寺卿,神龙复为光禄寺也。卿一员, 从三品。
少卿二人。 从四品上。
卿之职,掌邦国酒醴、膳羞之事,总太官、珍羞、良醖、掌醢之属,修其储备,谨其出纳。少卿为之贰。国有大祭祀,则省牲获,视濯涤。若三公摄祭,则为之终献。朝会宴享,则节其等差,量其丰约以供焉。
丞二人, 从六品上。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
府十二人,史二十一人,亭长六人,掌固六人。丞掌判寺事。主簿掌印,勾检稽失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太官署:令二人, 从七品下。
丞四人, 从八品下。
府四人,史人。监膳十人, 从九品下。
主膳十五人,供膳二千四百人,掌固四人。太官令掌供膳食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祭之日,与卿诣厨省牲镬,取明水于阴鉴,取明火于阳燧,帅宰人以銮刀割牲,取其毛血,实之于豆,遂烹牲焉。又师进馔者实簠簋,设于馔幕之内。凡朝会宴享,九品已上并供其膳食。凡供奉祭祀致斋之官,则视其品秩为之差降。国子监释奠,百官观礼,亦如之。凡突卫当上,及命妇朝参宴会者,亦如之。
珍羞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三人,史六人,典书八人,饧匠五人,掌固四人。令掌庶羞之事,丞为之贰,以实笾豆。陆产之品,曰榛栗脯修,水物之类,曰鱼盐菱芡。辨其名数,会其出入,以供祭祀朝会宾客之礼也。
良醖署:令二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三人,史六人。监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掌醖三十人,酒匠十三人,奉觯一百二十人,掌固四人。令掌供奉邦国祭祀五齐三酒之事。丞为之贰。 五齐三酒,义见《周官》。
郊祀之日,帅其属以实樽罍。若享太庙,供其郁鬯之酒,以实六彝。若应进者,则供春暴、秋清、酴累、桑落等酒。
掌醢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二人,史四人,主醢十人。令掌供醯醢之属,而辨其名物。丞为之贰。 凡鹿、兔、羊、鱼等四醢。
凡祭神祇,享宗庙,用菹醢以实豆。宴宾客,会百官,醢酱以和羹。
卫尉寺 秦置卫尉,掌宫门卫屯兵,属官有公车司马、卫士、旅贲三令。梁置十二卿,卫尉加“寺”字,官加“卿”字。龙朔改为司卫寺,咸亨复也。
卿一员, 从三品。
少卿二人。 从四品上。
卿之职,掌邦国器械文物之事,总武库、武器、守宫三署之官属。少卿为之贰。凡天下兵器入京师者,皆籍其名数而藏之。凡大祭祀大朝会,则供其羽仪、节钺、金鼓、帷帟、茵席之属。
丞二人,从六品上。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一人,从九品上。府六人,史十一人,亭长四人,掌固六人。丞掌判寺事,辨器械出纳之数。主簿掌印,勾检稽失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武库:令、 两京各一人,从六品下。丞二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二人,史六人,监事一人, 正九品上。
典事二人,掌固五人。令掌藏邦国之兵仗、器械,辨其名数,以备国用。丞为之贰。凡亲征及大田巡狩,以羝羊、猳猪、雄鸡衅鼓。若太子亲征及大将出师,则用猳。凡有赦,则先建金鸡,兼置鼓于宫城门之右。视大理及府县囚徒至,则挝其鼓。
武器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丞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府二人,史六人,监事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二人,掌固四人。令掌在外戎器,辨其名物,会其出入。丞为之贰。凡大祭祀大朝会及巡幸,则纳于武库,供其卤簿。若王公百官婚葬之礼,应给卤簿,亦供之。
守宫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二人,史四人,监事二人,掌设六人,幕士一千六百人。令掌邦国供帐之属,辨其名物,会其出入。丞为之贰。凡大祭祀大朝会及巡幸,则设王公百官位于正殿南门外。
宗正寺 《星经》有宗正星,在帝座之东南。秦置宗正,掌宗属。梁置十二卿,宗正为一,署加“寺”字。隋品第二。光宅改为司属,神龙复之也。
卿一员, 从三品上。
少卿二员。 从四品上。
丞二人, 从六品上。
主簿一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一人, 从九品上。
府五人,史九人,亭长四人,掌固四人。卿之职,掌九族六亲之属籍,以别昭穆之序,并领崇玄署。少卿为之贰。九庙之子孙,继统为宗,余曰族。凡大祭祀及册命朝会之礼,皇亲诸亲应陪位预会者,则为之簿书,以申司封。若皇亲为三公子孙应袭封者,亦如之。丞掌判寺事。主簿掌印及勾检稽失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
崇玄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二人,史三人,典事六人,掌固二人。令掌京都诸观之名数、道士之帐籍,与其斋醮之事。丞为之贰。
太仆寺 太仆,古官。梁置十二卿,署加“寺”字,后因之。龙朔改为司驭寺,光宅为司仆寺,神龙复也。
卿一员。 从三品。古有太仆正,即其名也。后无正字,唯名太仆。梁置为列卿,隋品第三。龙朔为司驭正卿,光宅曰司仆卿,神龙复也。少卿二人。 从四品上。卿之职,掌邦国厩牧、车舆之政令,总乘黄、典车之属。凡监牧羊马所通籍帐,每岁则受而会之,以上尚书驾部,以议其官吏之考课。凡四仲之月,祭马祖、马步、先牧、马社。
丞四人, 从六品上。
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
府十七人。史三十四人,兽医六百人,兽医博士四人,学生一百人,亭长四人,掌固六人。丞掌判寺事。主簿掌印,勾检稽失,省署抄目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
乘黄署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一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一人,史二人,典事八人,驾士一百四十人,羊车小吏十四人,掌固六人。令掌天子车辂,辨其名数与驯驭之法。丞为之贰。凡乘舆五辂, 事具《舆服志》也。皆有副车,又有十二车, 曰指南车、曰记里鼓车、白鹭车、銮旗车、辟恶车、皮轩车、耕根车、安车、四望车、羊车、黄钺车、豹尾车,其车饰见《舆服志》也。
属车一十有二。 古者属车八十一乘,皇朝置十二乘也。
乘舆有大驾、法驾、小驾,车服各有名数之差。若有大礼,则以所御之辂进内。既事,则受而藏之。凡将有事,先期四十日,尚乘供马如辂色,率驾士预调习指南等十二车。
典厩署:令二人, 从七品下。丞四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二人,史六人。主乘六人, 正九品下。
典事八人,执驭一百人,驾士八百人,掌固六人。令掌系饲马牛,给养杂畜之事。丞为之贰。
典牧署:令二人, 正八品下。丞四人, 正九品下。
府四人,史八人,监事八人,典事十六人, 从九品下。
主酪五十人。令掌牧杂畜,造酥酪脯腊给纳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群牧所送羊犊,皆受之,而供廪牺、尚食之用。诸司合供者,亦如之。
车府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一人,史二人,典事四人,掌固六人。令掌王公已下车辂,辨其名数及驯驭之法。丞为之贰。凡公已下,四轺车。 一象辂,二革轺,三木辂,四轺辂。视其品秩而给之。兼给驭士也。
上牧监一人, 从五品下。牧监,皆皇朝置也。
副监二人, 正六品下。 丞二人, 正八品上。
主簿一人, 正八品下。
录事一人,府三人,史六人,典事八人,掌固四人。中牧监一人, 正六品下。副监一人, 从六品下。丞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主簿一人, 从九品下。录事一人,府二人,史四人,典事四人,掌固四人。
下牧监一人, 从六品下。
副监一人, 正七品下。
丞一人, 正九品上。
主簿一人, 从九品下。
诸牧监掌群牧孳课之事。凡马五千匹为上监,三千匹已上为中监,一千匹已上为下监,凡马之群,有牧长尉。凡马,有左、右监,以别其粗良,以数纪名,著之簿籍。细马称左,粗马称右。凡诸群牧,立南北东西四使以分统之,其马皆印。每年终,监牧使巡按孳数,以功过相除,为之考课。
沙苑监一人, 从六品下。副监一人, 正七品下。
丞一人, 正九品下。
主簿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府三人,史六人,典事四人,掌固二人。沙苑监,掌牧养陇右诸牧牛羊,以供其宴会祭祀及尚食所用。每岁与典牧分月以供之。丞为之贰。若百司应供者,则四时皆供。凡羊毛及杂畜毛皮角,皆具数申有司。
大理寺 古谓掌刑为士,又曰理。汉景帝加“大”字,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。后汉后,改为廷尉,魏复为大理。南朝又名廷尉,梁改名秋卿,北齐、隋为大理,加“寺”字。龙朔改为详刑寺,光宅为司刑,神龙复改。
卿一员, 从三品。古或名廷尉,北齐加“寺”字。隋品第三。龙朔为详刑正卿,光宅为司刑卿,神龙复为大理卿。
少卿二员。 从四品上。
卿之职,掌邦国折狱详刑之事。少卿为之贰。凡犯至流死,皆详而质之,以申刑部。仍于中书、门下详覆。凡吏曹补署法官,则与刑部尚书、侍郎议其人可否,然后注拟。
正二人, 从五品下。
丞六人, 从六品上。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府二十八人,史五十六人。正掌参议刑辟,详正科条之事。凡六丞断罪不当,则以法正之。丞掌分判寺事。主簿掌印,省署抄目,勾检稽失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狱丞四人,掌率狱吏,检校囚徒,及枷杖之事。狱史六人,亭长四人,掌固八人。问事一百四十八人,掌决罪人。司直六人, 从六品上。
评事十二人, 从八品下。
掌出使推核。评事史十四人。 其刑法科目,已载于刑部。
鸿胪寺 周曰大行人,秦曰典客,汉景帝曰大行,武帝曰大鸿胪。梁置十二卿,鸿胪为冬卿,去“大”字,署为寺。后周曰宾部,隋曰鸿胪寺。龙朔改为同文寺,光宅曰司宾寺,神龙复也。
卿一员, 从三品。
少卿二人。 从四品上。卿之职,掌宾客及凶仪之事,领典客、司仪二署,以率其官属,供其职务。少卿为之贰。凡四方夷狄君长朝见者,辨其等位,以宾待之。凡二王后及夷狄君长之子袭官爵者,皆辨其嫡庶,详其可否。若诸蕃人酋渠有封礼命,则受册而往其国。凡天下寺观三纲,及京都大德,皆取其道德高妙、为众所推者补充,申尚书祠部。皇帝太子为五服之亲及大臣发哀临沛,则赞相焉。凡诏葬大臣,一品则卿护其丧事,二品则少卿,三品丞一人往。皆命司仪,以示礼制。
丞二人, 从六品上。主簿一人, 从七品上。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
府五人,史十一人,亭长四人,掌固六人。丞掌判寺事。主簿掌印,勾检稽失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典客署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二人, 从八品下。
掌客十五人, 正九品上。
典客十三人,府四人,史八人,宾仆十八人,掌固二人。典客令掌二王后之版籍及四夷归化在蕃者之名数。丞为之贰。凡朝贡、宴享、送迎,皆预焉。辨其等位,供其职事。凡酋渠首领朝见者,皆馆供之。如疾病死丧,量事给之。还蕃,则佐其辞谢之节。
司仪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丞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司仪六人,府二人,史四人,掌设十八人,斋郎三十三人,掌因四人,幕士六十人。司仪令掌凶礼之仪式及丧葬之具。丞为之贰。凡京官职事三品已上、散官二品已上、京官四品已上,如遭丧薨卒,量品赠祭葬,皆供给之。
司农寺 汉初治粟内史,景帝改为大农,武帝加“司”字。梁置十二卿,以署为寺,以官为卿,隋为司农卿,龙朔二年改为司稼卿,咸亨复也。
卿一员, 从三品上。
少卿二员。 从四品上。
卿之职,掌邦国仓储委积之事,总上林、太仓、钩盾、导官四署与诸监之官属,谨其出纳。少卿为之贰。凡京百司官吏禄给及常料,皆仰给之。孟春藉田祭先农,则进耒耜,季冬藏冰,仲春颁冰,皆祭司寒。
丞六人, 从六品上。
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
府二十分人,史七十六人,计史三人,亭长九人,掌固七人。丞掌判寺事。凡天下租及折造转运于京都,皆阅而纳之,以供国用,以禄百官。主簿掌印,署抄目,勾检稽失。凡置木契二十只,应须出纳,与署合之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
上林署:令二人, 从七品下。
丞四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七人,史十四人,监事十九人,典事二十四人,掌固五人。令掌苑囿园池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植果树蔬,以供朝会祭祀。其尚食所进,及诸司常料,季冬藏冰,皆主之。
太仓署:令三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二人, 从八品下。
府十人,史二十人,监事十人。 从九品下。
令掌九谷廪藏。丞为之贰。凡凿窖置屋,皆铭砖
为庾斛之数,与其年月日,受领粟官吏姓名。又立牌如其铭。
钩盾署:令二人, 正八品上。
丞四人, 正九品上。
府七人,史十四人,监事十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十九人,掌固五人。令掌供邦国薪刍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祭祀、朝会、宾客享宴,随差降给之。
导官署:令二人, 正八品上。
丞四人, 正九品上。
府八人,史十六人,监事十人。 从九品上。
令掌导择米麦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九谷之用,随其精粗、差其耗损而供之。
太原、永丰、龙门诸仓:每仓监一人, 正七品下。丞二人, 从八品上。
录事一人,典事六人,府二人,史四人,掌固四人。仓监掌仓窖储积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出纳帐纸,岁终上于寺司。
司竹监:监一人, 正七品下。
副监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, 从八品上。
录事一人,府二人,史四人,典事三十人,掌固四人。司竹监掌植养园竹。副监为之贰。岁终,以竹功之多少为考课。
温泉监: 泉在京兆府昭应县之西。监一人, 正七品下。
丞二人, 从八品上,
录事一人,府二人,史二人,掌固四人。温泉监掌汤池宫禁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王公已下至于庶人,汤泉馆有差,别其贵贱,而禁其逾越。凡近汤之地,润泽所及,瓜果之属先时而毓者,必苞匭而进之,以荐陵庙。
京、都苑总监:监各一人, 从五品下。
副监一人, 从六品下,
丞二人, 从七品下。
主簿一人, 从九品上。
录事各三人,府八人,史十六人,亭长四人,掌固六人。苑总监掌宫苑内馆园池之事。副监为之贰。凡禽鱼果木,皆总而司之。凡给总监及苑内官属,人畜出入,皆为差降之数。
京、都苑四面监;监各一人, 从六品下。
副监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二人, 正八品下。
录事一人,府三人,史三人,典事六人,掌固四人。四面监掌所管面苑内宫馆园池,与其种植修葺之事。副监为之贰。丞掌判监事。
诸屯:监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二人。 从八品下。
诸屯监各掌其屯稼穑。丞为之贰。凡每年定课有差。
九成宫总监:监一人, 从五品下。
副监一人, 从六品下,丞一人,从七品下。主簿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府三人,史五人。宫监掌检校宫树,供进炼饵之事。副监为之贰。太府寺 《周官》有太府下士,掌财赋。秦、汉已后,财赋属司农少府。梁始置太府卿,掌帑藏。龙朔改为外府,光宅改为司府,神龙复为太府寺也。
卿一员, 从三品。即后周太府中大夫。少卿二员。 从四品上。卿掌邦国财货,总京师四市、平准、左右藏、常平八署之官属,举其纲目,修其职务。少卿为之贰。以二法平物。一曰度量,二曰权衡。凡四方之贡赋,百官之俸秩,谨其出纳,而为之节制焉。凡祭祀,则供其币。
丞四人, 从六品上。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从九品上。府十五人,史五十人,计史四人,亭长七人,掌固七人。丞掌判寺事。凡正、至大朝所贡方物,应陈于殿廷者,受而进之。两京都市署: 京师有东西两市,东都有南北两市。
令一人, 从六品上。丞各二人, 正八品上。
录事一人,府三人,史七人,典事三人,掌固一人。京、都市令掌百族交易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建标立候,陈肆辨物,以二物平市, 谓秤以格,斗以概。以三贾均市。 贾有上、中、下之差。
平准署:令二人, 从七品下。
丞四人, 从八品下。录事一人,府六人,史十三人,监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二人,价人十人,掌固十人。平准令掌供官市易之事。丞为之贰。凡百司不任用之物,则以时出货。其没官物,亦如之。
左藏署: 左右藏令,晋始有之,后代因之。皇家左藏,有东库、西库、朝堂库。又有东都库。各木契一,与太府主簿合也。
令三人, 从七品下。丞五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九人,史十八人,监事九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一人,掌固八人。左藏令掌邦国库藏。丞为之贰。凡天下赋调,先于输场简其合尺度斤两者,卿及御史监阅,然后纳于库藏,皆题以州县年月,所以别粗良,辨新旧。凡出给,先勘木契,然后录其名数,请人姓名,署印送监门,乃听出。若外给者,以墨印印之。凡藏院之内,禁人燃火,及无故入院者。昼则外四面常持仗为之防守,夜则击柝,而分更以巡警之。
右藏署:令二人, 正八品上。
丞三人, 正九品上。府五人,史十人,监事四人, 从九品下。典事七人,掌固十人。右藏令掌国宝货。丞为之贰。凡四方所献金玉、珠贝、玩好之物,皆藏之。出纳禁令,如左藏。
常平署: 汉宣帝时,始置常平仓,以平岁之凶穰。后汉改为常满仓,晋曰常平,后魏曰邸阁仓。隋于卫州置黎阳仓,洛州置河阳仓,陕州置常平仓,华州置广运仓,转相委输,漕关东之粟,以给京师。国家垂拱初,两京置常平署,天下州府亦置之。
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二人, 从八品下。
府四人,史八人,监事五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五人,掌固六人。常平令掌仓储之事。丞为之贰也。
国子监 国子之义,见《周官》。晋武始立国子学。北齐曰国子寺,隋初曰学,后改为寺,大业三年改为监。龙朔曰大司成,光宅曰成均,神龙复为国子监也。
祭酒一员, 从三品。《周官》曰师氏、保氏。汉始置祭酒博士,历代因之。隋祭酒,品第三。龙朔、光宅,随曹改易。
司业二员。 从四品下。隋大业三年,始置司业一人,从四品。官名随曹改易。
祭酒、司业之职,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,有六学。 一国子学、二太学、三四门、四律学、五书学、六算学也。
凡春秋二分之月,上丁释奠于孔宣父,祭以太牢,乐用登歌轩悬。祭酒为初献,司业为亚献。凡教授之经,以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毛诗》、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各为一经,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兼习之。每岁终,考其学官训导功业之多少,为之殿最。
丞一人, 从六品下。
主簿一人, 从七品下。录事一人, 从九品下。府七人,史十三人,亭长六人,掌固八人。丞掌判监事。凡六学生每岁有业成上于监者,以其业与祭酒、司业试所习业,上尚书礼部。
国子博士二人, 正五品上。
助教二人, 从六品上。学生三百人,典学四人,庙干二人,掌固四人。博士掌教文武官三品已上、国公子孙,二品已上曾孙为生者。生初入,置束帛一篚,酒一壶,修一案。每岁生有能通两经已上求出仕者,则上于监。堪秀才进士者,亦如之。典学掌抄录课业。庙干掌洒扫学庙。太学博士三人, 正六品上。
助教三人, 从七品上。
学生五百人。太学博士掌教文武五品已上及郡县公子孙,从三品曾孙之为生者。教法并如国子。
四门博士三人, 正七品上。助教三人, 从八品上。
四门博士掌教文武七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之为生者,若庶人子为俊士生者,教法如太学。学生五百人。直讲四人,掌佐博士助教之职。大成二十人。 通四经业成,上于尚书吏部,试登第者,加阶放选也。律学博士一人, 从八品下。太宗置。
助教一人, 从九品上。
学生五十人。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已下及庶人子为生者。以律令为专业,格式法例亦兼习之。
书学博士二人, 从九品下。学生三十人。博士掌教文武八品已下及庶人之子为生者。以《石经》、《说文》、《字林》为专业,余字书兼习之。
算学博士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学生三十人。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已下及庶人之子为生者。二分其经,以为之业。习《九章》、《海岛》、《孙子》、《五曹》、《张邱建》、《夏侯阳》、《周髀》十五人,习《缀术》、《缉古》十五人。其《纪遗》、《三等数》亦兼习之。
《五经》博士各一人。 五品下。旧无《五经》学科,自贞元五年一月敕特置《三礼》《开元礼》科,长庆二年二月,始置《三传》《三史》科,后又置《五经》博士。检年月,未获也。
广文馆博士二人。 正六品上。天宝九载置,试附监修进士业者。置助教一人,至德后废也。
少府监 秦置少府,掌山泽之税。汉掌内府珍货。梁始为卿。历代或置或省。隋大业五年,始分太府置少府监。龙朔改为内府,光宅改为尚方,神龙复为少府监。
监一员, 从三品。秦、汉有少府,梁始为卿,隋改为监,从三品,少监,从四品。
炀帝改为令,武德复为监,龙朔、光宅,随曹改易之。少监二员。 从四品下。监之职,掌供百工伎巧之事,总中尚、左尚、右尚、织染、掌冶五署之官属,庀其工徒,谨其缮作。少监为之贰。凡天子之服御,百官之仪制,展采备物,皆率其属以供之。丞四人, 从六品下。
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下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府二十七人,史十七人,计史三人,亭长八人,掌固四人。丞掌判监事。凡五署所修之物,则申尚书省,下所司,以供给焉。
中尚署:令一人, 从六品下。
丞四人, 从八品下。
府九人,史十八人,监作四人,典事四人,掌固四人。中尚令,掌供郊祀之圭璧、器玩之物。中宫服饰,雕文错彩之制,皆供之。丞为之贰。其所用金玉齿革毛羽之属,任土以时,而供送之。左尚署:令一人, 正七品下。
丞五人, 从七品下。
监作六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十八人,掌固四人。左尚令掌供天子之五辂、五副、七辇、三舆、十有二车、大小方圆华盖一百五十有六,诸翟尾扇及小伞翰,辨其名数,而颁其制度。丞为之贰。
右尚署:令一人, 正七品下。丞四人, 从八品下。
监作六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十三人,掌固十人。右尚署令供天子十有二闲马之鞍辔及五品三部之帐,备其材革,而修其制度。丞为之贰。凡刀剑、斧钺、甲胄、纸笔、茵席、履舄之物,靡不毕供。具用绫绢、金玉、毛革等,所出方土,以时支送。
织染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上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上。
监作六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十一人,掌固五人。织染令掌供天子太子群臣之冠冕,辨其制度,而供其职。丞为之贰。
掌冶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上。丞一人, 正九品上。
监作四人, 从九品下。
掌冶令掌熔铸铜铁器物。丞为之贰。凡天下出铜铁州府,听人私采,官收其税。若白镴,则官市之。其西北诸州,禁人无置铁冶及采铁。若器用所须,具名移于所由官供之。
诸冶:监一人, 正七品下。
丞二人, 从八品下。录事一人,府一人,史二人,监作四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二人,掌固四人。诸冶监掌铸铜铁之事。北都军器监一人, 正四品上。
少监一人, 正五品上。丞二人, 正七品上。
主簿一人, 正八品上。
录事一人, 从九品上。府十人,史十八人,典事四人,亭长二人,掌固四人。军器监掌缮造甲弩,以时纳于武库。
甲坊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丞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二人,史五人,监作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二人。
弩坊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二人,史五人,监作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二人。
诸铸钱监: 绛州三十炉,扬、宣、鄂、蔚四州各十炉,益邓、郴三州各五炉,洋州三炉,定州一炉也。
诸铸钱监以所在州府都督刺史判之。副监一人,上佐判之。丞一人,判司判之。监事一人,或参军或县尉知之。录事、府、史,士人为之。
诸互市:监各一人, 从六品下。
丞一人。 正八品下。
诸互市监掌诸蕃交易马驼驴牛之事。
将作监 秦置将作,掌营缮宫室,历代不改。隋为将作寺,龙朔改为缮工监,光宅改为营缮监,神龙复为将作监也。
大匠一员, 从三品。大匠之名,汉景帝置。梁置十二卿,将作为一卿。后周曰匠师中大夫。隋初为将作寺,置大匠一人,又改为监,以大匠为监。炀帝改为令,武德改为大匠。龙朔、光宅,随曹改易也。少匠二员。 从四品下。
大匠掌供邦国修建土木工匠之政令,总四署、三监、百工之官属,以供其职事。凡两京宫殿、宗庙、城郭、诸台省监寺廨宇楼台桥道,谓之内外作,皆委焉。
丞四人, 从六品下。
主簿二人, 从七品下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府十四人,史二十八人,计史三人,亭长四人,掌固六人。左校署:令二人, 从八品下。
丞四人, 正九品下。
府六人,史十二人,监作十人。 从九品下。左校令掌供营构梓匠。凡宫室乐悬簨弶,兵仗器械,丧葬所须,皆供之。
右校署:令二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三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五人,史十人,监作十人, 从九品下。典事十四人。右校令掌供版筑、涂泥、丹頠之事。中校署:令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三人, 正九品下。
府三人,史六人,监事四人, 从九品下。典事八人,掌固二人。中校令掌供舟车兵仗、厩牧杂作器用之事。凡行幸陈设供三梁竿柱,闲厩供锉碓行槽,祭祀供葛竹堑等。
甄官署:令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二人, 正九品下。府五人,史十人,监作四人, 从九品下。
典事十八人。甄官令掌供琢石陶土之事。凡石磬碑碣、石人兽马、碾硙专瓦、瓶缶之器、丧葬明器,皆供之。百工、就谷、库谷、斜谷、太阴、伊阳等监: 百工监在陈仓,就谷监在王屋,库谷监在鄠县,太阴监在陆浑,伊阳监在伊阳,皆在出材之所。
监各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一人, 正八品下。
府各一人,史三人,典事各二十一人,录事各一人,监事四人。 从九品下。百工等监掌采伐材木。都水监
都水监:使者二人, 正五品上。汉官有都水长,属主爵,掌诸池沼,后改为使者,后汉改为河堤谒者。晋复置都水台,立使者一人,掌舟楫之事。梁改为太舟卿,北齐亦曰都水台。隋改为都水监,大业复为使者,寻又为监,复改监为令,品第三。武德复为监,贞观改为使者,从六品。龙朔改为司津监,光宅为水卫都尉,神龙复为使者,正五品上,仍隶将作监。
丞二人, 从七品上。
主簿二人, 从八品下。
录事一人,府五人,史十人,掌固三人。使者掌川泽津梁之政令,总舟楫、河渠二署之官属,凡虞衡之采捕,渠堰陂池之坏决,水田斗门灌溉,皆行其政令。舟楫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二人。 正九品下。
舟楫署令掌公私舟船运漕之事。
河渠署:令一人, 正八品下。
丞一人, 正九品上。
府三人,史六人。河堤谒者六人,掌修补堤堰渔钓之事。典事三人,掌固四人,长上渔师十人,短番渔师一百二十人,明资渔师一百二十人。河渠令掌供川泽鱼醢之事。祭祀则供鱼醢。诸司供给鱼及冬藏者,每岁支钱二十万,送都水,命河渠以时价市供之。诸津:令一人, 正九品上。
丞一人。 从九品下。
津令各掌其津济渡舟梁之事。
武官
左右卫 周制:军万二千五百人。天子六军,大国三军,次国二军,小国一军。军将皆命卿。至秦、汉,始置卫将军,后汉、魏因之。晋武帝始置左、右、中三卫将军。至隋始置左右卫、左右武卫、左右候、左右领军、左右率府。各有大将军一人,谓十二卫大将军也。国家因之。
大将军各一员, 正三品。将军各二员。 从三品。
左右卫将军之职,掌统领宫廷警卫之法,以督其属之队仗,而总诸曹之职务。凡亲勋翊五中郎将府及折冲府所隶,皆总制之。凡宿卫,内廊阁门外,分为五仗, 一供奉仗、二亲仗、三勋仗、四翊仗、五散手仗也。
皆坐于东西廊下。若御坐正殿,则为黄旗仗,分立于两阶之次,在正门之内,以挟门队坐于东西厢。皆大将军守之。
长史各一人, 从六品上。
录事参军事各一人, 正八品上。仓曹、兵曹参军各二人, 正八品下。
骑曹、胄曹参军各一人, 正六品下。司阶二人, 正六品上。
中候三人, 正七品下。
司戈五人, 正八品下。
执戟五人, 正九品下。
奉车都尉五人。 从五品下。
长史掌判诸曹、亲勋翊五府及武安、武成等五十府之事。诸曹参军皆掌本曹勾检之事。 随曹各有府史。
亲府、勋一府、勋二府、翊一府、翊二府等五府每府中郎一人、中郎将一人, 皆四品下。左右郎各一人, 正五品上。
录事一人,兵曹参军事一人, 正九品上。
校尉五人,旅帅十人,队正二十人,副队正二十人。中郎将领本府之属以宿卫。左右郎将贰之。若大朝会、巡幸,以卤簿之法以领其仪仗。
左、右骁卫 古曰骁骑,隋改左、右备身为左右骁卫,所领名豹骑,国家去“骑”字曰骁卫府,龙朔去“府”字,改为左、右武威,神龙复为骁卫。
大将军各一员, 正三品。将军各二员。 从三品。
骁卫将军之职,掌如左、右卫。大朝会在正殿之前,则以黄旗队及胡禄队坐于东西廊下。若御坐正殿,则以其队仗次立左、右卫下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、仓兵骑胄四曹参军、 员数、品秩如左右卫。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等, 四色人数、品秩如左、右卫也。
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副队、(人数如左右卫。翊府中郎、中郎将、左右中郎将、左、右郎将。 职掌如左右卫。
左右武卫 魏武为丞相,有武卫营。隋采其名,置左右武卫府,有大将军。光宅改为左右鹰扬卫,神龙复也。
大将军各一员, 正三品。
将军各二员。 从三品。
其职掌如左、右卫。大朝会,被白铠甲,执器盾及旗等,跸称长唱。警持鈒队,应跸为左、右厢仪仗。在正殿前,则以诸队次立于骁卫之下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、仓兵骑胄四曹参军、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、 人数、品秩皆如左、右卫也。
翊府中郎将、左右郎将、录事、兵曹。 人数、品秩如左、右卫。
左右威卫 隋为左、右屯卫,龙朔改为威卫,光宅改为左、右豹韬卫,神龙复为威卫也。
大将军各一员, 正三品。
将军各二员。 从三品。
其职掌,大朝会则被黑甲铠,弓箭刀盾旗等,分为左、右厢队,次武卫之下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、仓兵骑胄四曹参军、 职掌、人数、品秩皆如左、右卫也。
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、 人数、品秩如左右卫。
翊府中郎将、左右郎将、录事、兵曹、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副队正。 人数、品秩皆如左右卫之亲府。
左右领军卫 汉建安中,魏武为丞相,始置中领军,后因之。北齐置领军府,后因之。炀帝改为屯卫,国家改为领军卫。龙朔改为戎卫,光宅改为玉钤卫,神龙后为领军卫。大将军各一员。 正三品。
将军各二员。 从三品。
其职掌,大朝会则被青甲铠,弓箭刀盾旗等,分为左右厢仪仗,次立威卫之下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、仓兵骑胄四曹参军、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、 人数、品秩如左右卫。翊府中郎将、左右郎将、录事、兵曹、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副队正。 人数、品秩、掌如左右卫也。左右金吾卫 秦曰中尉,掌徼巡,武帝改名执金吾,魏复为中尉。,南朝不置。隋曰候卫。龙朔二年改为左、右金吾卫,采古名也。
大将军各一员, 正三品。
将军各二员。 从三品。
左右金吾卫之职,掌宫中及京城昼夜巡警之法,以执御非违。凡翊府及同轨等五十府皆属之。凡车驾出入,则率其属以清游队,建白泽硃雀等旗队先驱,如卤簿之法。从巡狩畋猎,则执其左、右营卫之禁。凡翊卫、翊府、同轨、宝图等五十府彍
骑卫士应番上者,各领所职焉。长史、录事参军、仓兵骑胄四曹参军、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、 人数、品秩、职掌如左右卫也。
翊府中郎将、左右郎将、兵曹、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副队正。 品秩、人数、职掌如左右卫也。
左右监门卫 汉、魏曰城门校尉,始置左右监门府,省将军、郎将等官,国家因之。龙朔二年,去府字为卫。
大将军各一员, 正三品。
将军各二员, 从三品。中郎将四人。 正四品下。
监门将军之职,掌宫禁门籍之法。凡京司应入宫殿门者,皆有籍。左将军判入,右将军判出。若大驾行幸,即依卤簿法,率其属于牙门之下,以为监守。中郎将,掌监诸门,检校出入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、兵曹胄曹二曹参军。 品秩如诸卫。
监门校尉,各三百二十人,立长各六百八十人,长人长上二十人,立长长上各二十人。
左右千牛卫 宋谢绰《拾遣》有千牛刀,即人主防身刀也。后魏有千牛备身,取《庄子》庖刀解牛之义,后代因之。隋置左右千牛备身二十人,掌供御弓箭,备身六十人,掌宿卫侍从。炀帝置备身府,皇家改为千牛府。龙朔为左右奉宸卫,神龙复为千牛卫。
大将军各一员, 正三品。
将军各二员, 从三品。
中郎将各二人。 正四品下。
千牛将军之职,掌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仪仗,而统其曹务。凡千牛备身左右,执弓箭以宿卫,主仗守戎服器物。凡受朝之日,则领备身左右升殿,而侍列于御坐之左右。凡亲射于射宫,则将军率其属以从。凡千牛备身之考课、赐会及禄秩之升降,同京职事官之制。中郎将升殿侍奉。凡侍奉,禁横过座前者,禁对语及倾身与阶下人语者,禁摇头举手以相招召者。若有口敕,通事舍人承受传声阶下而不闻者,中郎将宣之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、兵胄二曹参军、 人数、品秩同诸卫。
司阶各二人, 正六品上。
中候各三人,司戈各五人,执戟各五人,品秩同诸卫。千牛备身十二人,备身左右各二人。左右羽林军 汉置南北军,掌卫京师。南军,若今诸卫也;北军,若今羽林军也。汉武置羽林,名曰建章营骑,属光禄勋,后更名羽林骑,取六郡良家子,及死事之孤为之。后汉置左右羽林监,南朝因之,后魏、周曰羽林率,随左右屯卫,所领兵名曰羽林。龙朔二年,置左右羽林军。大将军各一员, 正三品下。将军各二员。 从三品下。
羽林将军统领北卫禁兵之法令,而督摄左右厢飞骑之仪仗,以统诸曹之职。若大朝会,率其仪仗以周卫阶陛。大驾行幸,则夹道驰而为内仗。凡飞骑每月番上者,皆据其名历而配于所职。其飞骑仗或有敕上南衙者,则大将军承墨敕白移于金吾引驾仗,引驾仗官与监门覆奏,又降墨敕,然后得入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、仓兵胄三曹参军、 品秩如诸卫。
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, 如千卫品秩、人数。
翊府中郎将、左右郎将、录事、兵曹、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副队正。 人数、品秩如诸卫。
左右龙武军 初,太宗选飞骑之尤骁健者,别署百骑,以为翊卫之备。天后初,加置千骑,中宗加置万骑,分为左右营,置使以领之。自开元以来,与左右羽林军名曰北门四军。开元二十七年,改为左右龙武军,官员同羽林军也。
大将军一员, 正三品。将军二员。 从三品。
长史一人,录事参军事一人,录事一人,史二人,仓兵胄三曹参军事各一人。 随曹有府、史、掌固人数。司阶二人,中候三人,司戈、执戟各五人,长上各十人。 右件官员阶品、人数、职掌,如羽林军也。
左右神武军 至德二年,肃宗在凤翔置。初,贞观中置北卫七营,后改为左右羽林军。皆选才力骁勇者充,每月一营十人为番当上。又置左右龙武军,皆唐元功臣子弟并外州人。如宿卫兵,分日上下。肃宗在凤翔,方收京城,以羽林军减耗,寇难未息,乃别置神武军,同羽林制度官吏,谓之北衙六军。又置衙前射生手千余人,谓之左右英武军。非六军之例也。干元二年十月敕,左右羽林、左右龙武、左右神武官员并升同金吾四卫,置大将军二人,将军二人也。
左右神策军 上元中,以北衙军使卫伯玉为神策军节度使,镇陕州,以拒东寇,以中使鱼朝恩为观军容使,监伯玉军。及伯玉入为羽林帅,出为荆南节度使,朝恩专统神策军,镇陕。广德元年,吐蕃犯京师,代宗避狄幸陕,朝恩以神策军迎扈。及永泰元年,吐蕃犯京畿,朝恩以神策兵屯于苑中。自是,神策军恒以中官为帅。建中末,盗发京师,窦文场以神策军扈跸山南。及还京师,赏劳无比。贞元中,特置神策军护军中尉,以中官为之,时号两军中尉。贞元已后,中尉之权倾于天下,人主废立,皆出其可否,事见《宦者传》也。
大将军各二员, 正三品。贞元二年九月敕,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军,置大将军各二人,正三品。将军各二员。 从三品。至贞元三年五月,敕左、右神策将军各加二员,左、右神武将军各加一员也。
神威军 本号殿前射生左右厢,贞元二年九月改殿前左右射生军,三年四月改为左右神威军,非六军之例也。
大将军二员, 正三品。将军二员。 从三品。
职田、俸钱、手力、粮料等,同六军诸卫。
六军统军 兴元元年正月二十九日敕,左右羽林、左右龙武、左右神武各置统军一人,秩从二品。十六卫上将军 旧无此官。贞元二年九月一日敕:“六军先有敕,各置统军一人,十六卫宜各置上将军一员,秩从二品。其左右卫及左右金吾卫上将军俸料、随军人马等,并同六军统军。其诸卫上将军,次统军例支给。”贞元二年九月十三日,六军十二卫上将军,并放入宿,已后为例也。
诸府 隋置骠骑、鹰扬等府,凡天下守戍兵,不成军曰牙,府有上中下也。
折冲都尉各一人, 上府,都尉正四品上。中府,从四品下。下府,正五品下。武德中,采隋折冲、果毅郎将之名,改统军为折冲都尉,别将为果毅都尉。
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, 上府,果毅从五品下。中府,正六品上。下府从六品下。隋炀帝置果毅郎将,国家置折冲都尉。
别将各一人, 上府,别将正七品下。中府,从七品上。下府,从七品下。
长史一人, 上府,正七品下。中府,从七品上。下府,从七品下。
兵曹参军一人, 上府,从八品下。中府,正九品上。下府,从九品下也。录事一人,校尉五人。每校尉,旅帅二人,每旅帅,队正、副队正各二人。诸府折冲都尉掌领五校之属,以备宿卫,以从师役,总其戎具、资粮、差点、教习之法令。凡卫士,三百人为一团,以校尉领之,以便习骑射者为越骑,余为步兵。其团,十人为火,火备六驮之马。每岁十一月,以卫士帐上尚书省天下兵马之数以闻。凡兵马在府,每岁季冬,折冲都尉率五校之属以教其军阵、战斗之法也。 具有教习簿籍。
东宫官属
太子太师、太傅、太保各一员。 并从一品。师傅,宫官,南朝不置。后魏、北齐,师傅品第二,号东宫三太。隋品亦第二。武德定令,加从一品也。 太子少师、少傅、少保各一员。 并正二品。三少,亦古官,历代或置或省。南朝并不置。后魏、北齐置之,品第三,号东宫三少。皇家定令,正二品。
三师三少之职,掌教谕太子。无其人,则阙之。太子宾客四员。 正三品。古无此官,皇家显庆元年春始置四员也。
掌侍从规谏,赞相礼仪。
太子詹事一员, 正三品。
少詹事一员。 正四品上。詹事,秦官,掌皇太子宫。龙朔二年改为端尹,天授为宫尹,神龙复也。詹事统东宫三寺十率府之政令。少詹为之贰。凡天子六官之典制,皆视其事而承受之。
丞二人, 正六品上。主簿一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 正九品下。
令史九人,书令史十八人。丞掌判府事。主簿掌印,检勾稽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
司直一人, 正七品上,令史一人,书令史二人,亭长四人,掌固六人。司直掌弹劾宫僚,纠举职事。太子朝,宫臣则分知东西班。凡诸司文武应参官,每月皆具在否以刺之。太子左春坊:左庶子二人, 正四品上。
中允二人。 正五品下。
左庶子掌侍从赞相,驳正启奏。中允为之贰。
司议郎四人, 正六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八品下。
主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令史七人,书令史十四人。司议郎掌启奏记注宫内祥瑞,宫长除拜薨卒,每年终送史馆。左谕德一人, 正四品下。
左赞善大夫五人, 正五品上。传令四人,掌仪二人,赞者四人。左谕德掌讽谕规谏。
崇文馆: 贞观中置,太子学馆也。
学士,直学士, 员数不定。
学生二十人,校书二人, 从九品下,
令史二人,典书二人,搨书手二人,书手十人,熟纸匠三人,装潢匠五人,笔匠三人。学士掌东宫经籍图书,以教授诸生。凡课试举送,如弘文馆。校书掌校理四库书籍。
司经局:洗马二人, 从五品下。洗马,汉官,为太子前马。
太子文学三人, 正六品。校书四人, 正九品。
正字二人, 从九品上。
书令史二人,楷书手二十五人,典书四人。洗马掌四库图籍缮写、刊缉之事。文学掌侍奉文章。校书、正字掌典校四库书籍。
典膳局:典膳郎三人, 正六品上。
丞二人, 正八品上。
书令史二人,主食六人,典食二百人,掌固四人。典膳郎掌进膳尝食,每夕局官于厨更直。
药藏局:药藏郎二人, 正六品上。
丞二人, 正八品上。
侍医典药九人,药童十八人,掌固六人。药藏郎掌和剂医药。
内直局:内直郎二人, 从六品下。
丞二人, 正八品下。
典服三十人,典扇十五人,典翰十五人,裳固六人。内直郎掌符玺、伞扇、几案、衣服之事。
典设局:典设郎四人, 从六品下,
丞二人, 正八品下。
幕士六百人。典设郎掌汤沐、洒扫、铺陈之事。凡大祭祀,太子助祭,则于正殿东设幄坐。
宫门局:宫门郎二人, 从六品下。
丞二人, 正八品下。
门仆一百三十人。宫门郎掌内外宫门管钥之事。 其钟鼓刻漏,一如皇居之制也。
太子右春坊:右庶子二人, 正四品下。
中舍人二人, 正五品上。 舍人四人, 正六品上。
录事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主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舍人掌行令书令旨及表启之事。太子通表,如诸臣之礼。诸臣及宫臣上皇太子,大事以笺,小事以启,其封题皆曰上,右春坊通事舍人开封以进。其事可施行者皆下于坊,舍人开,庶子参详之,然后进。不可者则否。
右谕德一人, 正四品下。
右赞善大夫五人, 正五品上。
传令四人, 谕德、赞善,掌事如左。
通事舍人八人, 正七品下。典谒二十人。舍人掌导引宫臣辞见及承令劳问之事。
太子内坊: 皆宦者为司局。典内二人, 从五品下。
录事一人,典直四人, 正九品下。导客舍人六人,阁帅六人,内阍八人,内给使, 无员数。
内厩二十人,典事二人,驾士三十人。典内掌东宫阁门之禁令,及宫人衣廪赐与之出入。丞为之贰。典直主仪式。导客主傧序。阁帅主门户。内阍主出入。给使主伞扇。内厩主车舆。典事主牛马。典内统而监之。
太子内官:司闺二人, 从六品。
掌导引妃及宫人名簿,总掌正、掌书、掌筵三司。掌正三人, 从八品。
掌文书出入,目录为记。并阁门管钥,纠察推罚。女史,流外三品。掌典文簿而执行焉。,掌书三人, 从八品。
掌宝、符契、经簿、宣传、启奏、教学、廪赐、纸笔、监印。
掌筵三人, 从八品。掌帷幄、床褥、几案、伞扇、洒扫、铺设之事。司礼二人, 从六品。
掌礼仪参见,以总掌严掌缝,掌藏,而领其事。掌严三人,从八品。掌首饰、衣服、巾栉、膏沐、仗卫。掌缝三人,从八品。
掌裁缝、织缋。掌藏三人, 从八品。
掌货贝、珠玉、锦彩。
司馔二人, 从六品。
掌膳羞。进食先尝,总掌食、掌医、掌园三司,而领其事。掌食三人, 从八品。
掌膳羞、酒醴、灯烛。掌医三人, 从八品。掌医主医药。掌园三人, 从八品。
掌园苑树艺、蔬果。
太子家令寺:令一人, 从四品上。
丞二人, 从七品上。
主簿一人, 正九品下。录事一人。家令掌太子饮膳、仓储、库藏之政令,总食官、典仓、司藏三署之官属。
食官署:令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二人, 从九品下。
掌膳十二人,奉觯三十人。食官令掌饮膳之事。典仓署:令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二人, 从九品下。
园丞二人,典事六人。典仓令掌九谷入藏,及醯醢、庶羞、器皿、灯烛之事。
司藏署:令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二人。 从九品下。
司藏令掌库藏财货、出纳、营缮之事。太子率更寺:令一人, 从四品上。丞二人, 从七品上。主簿一人, 正九品下。录事一人,伶官师二人,漏刻博士二人,掌漏六人,漏童六十人,典鼓二十四人。率更令掌宗族次序、礼乐、刑罚及漏刻之政令。
太子仆寺:仆一人, 从四品下。
丞一人, 从七品上。
主簿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太子仆掌车舆、乘骑、仪仗之政令及丧葬之礼物,辨其次序。厩牧署:令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二人, 从九品下。典乘四人,牧长四人,翼驭十五人,驾士三十人,兽医二十人。厩牧令掌车马、闲厩、牧畜之事。东宫武官太子左、右卫率府: 秦、汉有太子卫率,主门卫。晋分左、右、中、前四卫率,后代因置左、右率。北齐为卫率坊。隋初始分置左右卫率府、左右宗卫率、左右虞候、左右内率、左右监门率十府,以备储闱武卫之职。炀帝改为左、右侍率,国家复为卫率。龙朔改为左、右典戎卫,咸亨复。率各一员, 正四品上。
副率各一人, 从四品上。左右卫率掌东宫兵仗羽卫之政令,总诸曹之事。凡亲勋翊府及广济等五府属焉。凡正、至太子朝,宫臣率其属仪仗,为左右厢之周卫,出入如卤簿之法。
长史各一人, 正七品上。
录事参军事各一人。 从八品上。
仓曹参军一人, 从八品下,兵曹参军一人, 从八品下。
胄曹参军一人, 从八品下。
司阶一人, 从六品上。中候二人, 从七品下。 司戈二人, 从八品下。
执戟三人。 从九品下。
长史掌判诸曹及三府五府之贰。录事掌监印勾稽。官掌本曹簿籍。 职事皆视上台。亲府勋翊府中郎将各一人, 从四品上。左、右郎将各一人, 正五品下。录事一人,兵曹参军一人,校尉五人,旅帅十人,队正二十人,副队正二十人。郎将掌其府之属以宿卫,而总其事。 职掌一视上台亲府。
太子左、右司御率府: 本号左、右宗卫府,龙朔改为司御率府。
率各一人, 正四品上。
副率各二人, 从四品上。
卫御率掌同左右率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事、仓兵胄三曹参军、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。 人数、品秩、职掌如左右卫府也。
太子左、右清道率府: 隋文置左右虞候府,各开府一人,掌斥候。国初亦为左、右虞候,龙朔改为清道率府,神龙又为虞候,开元复为清道也。
率各一人, 正四品上。
副率各二人。 从四品上。
清道率掌东宫内外昼夜巡警之法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事、仓兵胄三曹参军、司阶、中候、司戈、执戟。 人数、品秩如左右卫率府。
太子左右监门率府: 隋置此官,国家因之。
率各一人, 正四品上。
副率各一人。 从四品上。
左右监门率掌东宫禁卫之法,应以籍入宫殿门者,二率司其出入,如上台之法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事、兵胄二曹参军。监门直长七十八人。 人数、品秩同诸率府。
太子左、右内率府: 隋初置内率府,拟上台千牛卫。龙朔初,为奉裕率,咸亨复。
率各一人, 正四品上。
副率各一人。 从四品上。左、右内率之职,掌东宫千牛备身侍奉之事,而立其兵仗,总其府事。
长史、录事参军事、兵胄二曹参军, 人数、品秩如诸率。
千牛十六人,备身二十八人,主仗六十人。
王府官属 公主邑司。
亲王府:傅一人, 从三品。汉官有王傅、太傅,魏、晋后唯置师,国家因之,开元改为傅。
谘议参军一人, 正五品上。
友一人, 从五品下。文学二人, 从六品上。
东阁、西阁祭酒各一人。 从七品上。
傅掌傅相赞导,而匡其过失。谘议訏谋左右。友陪侍规讽。文学雠校典籍,侍从文章。祭酒接对宾客。
长史一人, 从四品上。
司马一人, 从四品下。掾一人, 正六品上。
属一人, 正六品上。
主簿一人, 从六品上。史二人,记室参军事二人, 从六品上。
录事参军事一人, 从六品上。
录事一人,从九品上。功仓户兵骑法士等七曹参军事各一人, 正七品上。参军事二人, 正八品下。 行参军四人, 从八品。
典签二人。 从八品下。
长史、司马统领府僚,纪纲职务。掾统判七曹参军事。主簿掌覆省王教。记室掌表启书疏。录事参军事勾稽省署钞目。录事掌受事发辰。七曹参军各督本曹事,出使检校。典签宣传教命。
亲王亲事府:典军二人, 正五品上。
副典军二人, 从五品上。执仗亲事十六人,执乘亲事十六人,亲事三百三十三人,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队副。 准部内人数多少置。
亲王帐内府典军二人,副典军二人, 品秩如亲事府。
帐内六百六十七人,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队副。 看人数置。
典军、副典军之职,掌率校尉已下守卫陪从之事。
亲王国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
大农二人, 从八品下。
尉二人, 正九品下。
丞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典卫八人,舍人四人,学官长一人,食官长一人,丞一人,厩牧长二人,丞二人,典府长二人,丞二人。国令、大农掌通判国事。国尉、国丞掌判国司,勾稽监印事。典卫守居宅。舍人引纳。学官教授内人。公主邑司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一人, 从八品下。
录事一人, 从九品下。
主簿二人,谒者二人,舍人二人,家吏二人。公主邑司官各掌主家财货出入、田园征封之事。其制度,皆隶宗正寺。
州县官员京兆河南太原等府: 自秦、汉已来为雍、洛、并州。周、隋或置总管都督,通名为府。开元初,乃为京兆府、河南府、太原府。
三府牧各一员, 从二品。牧,古官,舜置十二牧是也。秦以京城守为内史,汉武改为尹。后魏、北齐、周、隋又以京守为牧。武德初,因隋置牧,以亲王为之。或不出阁,长史知府事。尹各一员, 从三品。京城守,秦曰内史,汉曰尹,后代因之。隋为内史。武德初置牧,以长史总府事。开元初,雍、洛、并改为府,乃升长史为尹,从三品,专总府事也。
少尹各二员, 从四品下。魏、晋已下,州府有治中,隋文改为司马,炀帝改为赞理,又为丞,武德改为治中,永徽避高宗名,改为司马,开元初,改为少尹。 司录参军二人,正七品。
录事四人, 从九品上。功仓户兵法士等六曹参军事各二人, 正七品下。
府史、 《隋书》有之。
参军事六人, 正八品下。
执刀十五人,典狱十一人,问事十二人,白直二十四人。经学博士一人, 从八品上。助教二人,学生八十人。医药博士一人,助教一人,学生二十人。
大都督府: 魏黄初二年,始置都督诸州军事之名,后代因之。至隋改为总管府。武德四年又改为都督,贞观中分为上、中、下都督府也。
都督一员, 从二品。
长史一人, 从三品。
司马二人, 从四品下。录事参军事二人, 正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功仓户兵法士六曹参军事, 功士二曹各一员,余曹各二员,并正七品下也。
典狱十六人,问事十人,白直二十四人,市令一人, 从九品上。丞一人,佐一人,史二人,仓督二人。经学博士一人, 从八品上。
助教二人,学生六十人。医学博士一人, 从八品下。
助教一人,学生十五人。
中都督府:都督一员, 正三品上。
别驾一人, 正四品下。长史一人, 正五品上。司马一人, 正五品下。
录事参军事一人, 从七品下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
功仓户兵法士六曹参军事各一人, 并从七品上。参军事四人, 从八品上。
典狱十四人,白直二十人,市令一人, 从九品上。
丞一人,佐一人,史二人,帅三人,仓督二人。经学博士一人, 从八品下。
助教二人,学生六十人。医药博士一人,学生十五人。
下都督府:都督一员, 从三品。
别驾一人, 从四品下。
长史一人, 从五品上。
司马一人, 从五品上。
录事参军事一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功仓户兵法士六曹参军事各一人, 从七品下。
参军事三人, 从八品下。
典狱十二人,问事六人,白直十六人,市令一人, 从九品上。
丞二人,佐一人,史二人,帅二人,仓督二人。经学博士一人, 从八品下。
助教一人,学生五十人。医学博士一人,助教一人,学生十二人。
上州: 州之名,古也。舜置十二州,《禹贡》九州,汉置十三州。秦并六国,置三十六郡。汉则以州统郡。其后武德改郡为州,改州为郡,事见诸卷。国家制,户满四万以上为上州。
刺史一员, 从三品。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,郡置守、都尉各一人,仍以御史一人监郡。汉废监郡御史,丞相遣掾吏分察诸郡。汉武元光五年,分天下置十三州,分统诸郡。每州遣使者一人,督察官吏清浊,谓之十三州刺史。后汉遂以名臣为刺史,专州郡之政,仍置别驾、治中、诸曹掾属,号曰外置刺史。天宝改州为郡,置太守。干元元年,改郡为州,州置刺史。初,汉代奉使者皆持节,故刺史临部,皆持节。至魏、晋,刺史任重者,为使持节都督,轻者为持节。后魏、北齐,总官、刺史,则加使持节诸军事,以此为常。隋开皇三年罢郡,以州统县,刺史之名存而职废。而于刺史太守官位中,不落持节之名,至今不改,有名无实也。至德之后,中原用兵,大将为刺史者,兼治军旅,遂依天宝边将故事,加节度使之号,连制数郡。奉辞之日,赐双旌双节,如后魏、北齐故事。名目虽殊,得古刺史督郡之制也。
别驾一人, 从四品下。长史一人, 从五品上。 司马一人, 从五品下。
录事参军事一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三人, 从九品上。
司功、司仓、司户、司兵、司法、司士六曹参军事各一人, 并从七品下。
参军事四人,典狱十四人,问事八人,白直二十四人,市令一人, 从九品上。丞一人,佐一人,史二人,帅三人,仓督二人。经学博士一人, 从八品下。
助教二人,学生六十人,医学博士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助教一人,学生十五人。
中州: 户满二万户已上,为中州。
刺史一员, 正四品上。
别驾一人, 正五品下。
长史一人, 正六品上。
司马一人, 六品上。
录事参军事一人, 正八品上。录事一人, 从九品上。
司功、司仓、司户、司法、司士六曹参军事各一人, 并正八品下。随曹有佐史人数。
参军事三人, 正九品上。
执刀十人,典狱十二人,问事六人,白直十六人,市令一人,丞、佐各一人,史、帅、仓督各二人。经学博士一人, 正九品上。
助教一人,学生五十人。医药博士一人, 从九品下。助教一人,学生十二人。
下州: 户不满二万,为下州也。
刺史一员, 正四品下。
别驾一人, 从五品上。
司马一人, 从六品下。
录事参军事一人, 从八品上。录事一人, 从九品下。司仓、司户、司法三曹参军事各一人, 从八品下。随曹有佐史人数。
参军事一人, 从九品下。典狱八人,问事四人,白直十六人,市令一人,佐、史各一人,帅二人,仓督一人。经学博士一人, 正九品下。
助教一人,学生四十人。医学博士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学生十人。京兆、河南、太原牧及都督、刺史掌清肃邦畿,考核官吏,宣布德化,抚和齐人,劝课农桑,敦敷五教。每岁一巡属县,观风俗,问百年,录囚徒,恤鳏寡,阅丁口,务知百姓之疾苦。部内有笃学异能闻于乡闾者,举而进之。有不孝悌,悖礼乱常,不率法令者,纠而绳之。其吏在官公廉下己,清直守节者,必谨而察之。其贪秽谄谀,求名狥私者,亦谨而察之。皆附于考课,以为褒贬。若善恶殊尤者,随即奏闻。若狱讼疑议,兵甲兴造便宜,符瑞尤异,亦以上闻。其常则申于尚书省而已。若孝子顺孙,义夫节妇,精诚感通,志行闻于乡闾者,亦具以申奏,表其门闾。其孝悌力田,颇有词学者,率与计偕。其所部有须改更,得以便宜从事。若亲王典州,及边州都督刺史不可离州局者,应巡属县,皆委上佐行焉。尹、少尹、别驾、长史、司马掌贰府州之事,以纲纪众务,通判列曹。岁终则更入奏计。司录、录事参军掌勾稽,省署钞目,监符印。功曹、司功掌官吏考课、祭祀、祯祥、道佛、学校、表疏、医药、陈设之事。仓曹、司仓掌公廨、度量、庖厨、仓库、租赋、征收、田园、市肆之事。户曹、司户掌户籍、计帐、道路、逆旅、婚田之事。兵曹、司兵掌武官选举、兵甲器仗、门户管钥、烽候传驿之事。法曹、司法掌刑法。士曹、司士掌津梁、舟车、舍宅、百工众艺之事。市令掌市厘交易、禁斥非违之事。经学博士掌《五经》,教授诸生。医药博士以百药救民疾病。下至执刀、白直、典狱、佐史,各有其职。州府之任备焉。
县令 三代之制,五等诸侯,自理其人。周衰,诸侯相侵,大国分置郡邑县鄙,以聚其人。齐、晋谓之大夫,鲁、卫谓之宰,楚谓之公、尹,秦谓之令、长。秦制:万户已上为令,秩千石至六百石,减万户为长,秩五百石至三百石,皆有丞、尉,秩四百石至二百石也。
长安、万年、河南、洛阳、太原、晋阳六县,谓之京县。令各一人, 正五品上。丞二人, 从七品。
主簿二人, 从八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下。
佐二人,史四人,尉六人, 从八品下。司功、 佐三人,史六人。司仓、佐四人,史八人。
司户、 佐五人,史十人。司兵、 佐三人,史六人。 司法、 佐五人,史十人。
司士, 佐四人,史八人,
典狱十四人,问事八人,白直十八人。博士一人,助教一人,学生五十人。
京兆、河南、太原所管诸县,谓之畿县。令各一人, 正六品下。
丞一人, 正八品下。主簿一人, 正九品上。
尉二人, 正九品下。
录事二人, 史三人。
司功、 佐三人,史五人。
司仓、 佐四人,史七人。
司户、 佐四人,史七人,帐史一人。
司法, 佐四人,史八人。
典狱十四人,问事四人,白直十人,市令一人。 佐一人,史一人,帅二人。
经学博士一人,助教一人,学生四十人。
诸州上县:令一人, 从六品上。
丞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主簿一人, 正九品下,
尉二人, 从九品上。
录事二人, 史三人。
司户、 佐四人,史七人,帐史一人。
司法, 佐四人,史八人。
仓督二人,典狱十人,问事四人,白直十人,市令一人, 佐、史各一人,帅一人。
博士一人,助教一人,学生四十人。
诸州中县:令一人, 正七品上。丞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主簿一人, 从九品上。
尉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 史四人,
司户、佐三人,史五人,帐史一人。司法, 佐二人,史六人。
仓督一人,典狱八人,问事四人,白直八人。博士一人。助教一人,学生二十五人。诸州中下县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
丞一人, 正九品下。
主簿一人, 从九品上。尉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司户、 佐二人,史三人,帐史一人。
司法, 佐二人,史四人。
典狱六人,问事四人,白直八人,市令一人。 佐、史各一人,帅二人。博士一人,助教一人,学生二十五人。
诸州下县:令一人, 从七品下。丞一人, 正九品下。
主簿一人, 从九品上。
尉一人, 从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司户、 佐二人,史四人,帐史一人。
司法, 佐一人,史四人。
典狱六人,问事四人,白直八人,市令一人。 佐一人,史二人,帅二人也。博士一人,助教一人,学生二十人。
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,皆掌导扬风化,抚字黎氓,敦四人之业,崇五土之利,养鳏寡,恤孤穷。审察冤屈,躬亲狱讼,务知百姓之疾苦。
大都护府:大都护一员,从二品。副都护四人, 正四品上。长史一人,正五品上。
司马一人, 正五品上。录事参军事一人, 正七品上。
录事二人, 从九品上。功曹、仓曹、户曹、兵曹、法曹五参军事各一人, 并正七品下。参军事三人。 正八品下。
上都护府:都护一员, 正三品。
副都护二人, 从四品上。
长史一人, 正五品上。司马一人, 正五品上。
录事参军事一人, 正七品下。
录事二人,功曹、仓曹、户曹、兵曹四参军事各一人, 从七品上。
参军事三人。 从八品上。
都护之职,掌抚尉诸蕃,辑宁外寇,觇候奸谲,征讨携贰。长史、司马贰焉。诸曹,如州府之职。
节度使: 天宝中,缘边御戎之地,置八节度使。受命之日,赐之旌节,谓之节度使,得以专制军事。行则建节符,树六纛。外任之重,无比焉。至德已后,天下用兵,中原刺史亦循其例,受节度使之号。
节度使一人,副使一人,行军司马一人,判官二人,掌书记一人,参谋, 无员数也。
随军四人。 皆天宝后置。检讨未见品秩。
元帅、都统、招讨等使
元帅。 旧无其名。安、史之乱,肃宗讨贼,以广平王为天下兵马元帅,又以大臣郭子仪、李光弼随其方面副之,号为副元帅。及代宗即位,又以雍王为之。自后不置。昭宗又以辉王为之也。
都统。 干元中置,或总三道,或总五道,至上元末省。大中后,讨徐州以康承训,讨黄巢以荆南王铎,皆为都统。
招讨使。 贞元末置。自后随用兵权置,兵罢则停。
防御团练使。 至德后,中原置节度使。又大郡要害之地,置防御使,以治军事,刺史兼之,不赐旌节。上元后,改防御使为团练守捉使,又与团练兼置防御使,名前使,各有副使、判官,皆天宝后置,未见品秩。诸镇 魏有镇东、镇西、镇南、镇北四将军,后代因之。隋因始置镇将、镇副之名也
上镇:将一人, 正六品下。
镇副一人, 正七品下。
录事一人,仓曹、兵曹二参军。 从八品下。各有佐史。
中镇:将一人, 正七品上。
镇副一人, 从七品上。
录事一人,兵曹参军一人。 正九品下。
下镇:将一人, 正七品下。
镇副一人, 从七品下。
录事一人,兵曹参军一人。 从九品下。诸戍 春秋有戍,葵丘之义。东晋、后魏以屯兵守境处为戍,隋因之。
上戍:主一人, 正八品下。
戍副一人。 从八品下。
佐一人,史二人。
中戍:主一人。 从八品下。
下戍:主一人。 正九品下。五岳四渎庙:令各一人, 正九品上。
斋郎三十人,祝史三人。
上关:令一人, 从八品下。
丞二人。 正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 有府、史、典事。
津吏八人。
中关:令一人, 正九品下。
丞一人。 从九品下。
录事一人,津吏六人。
下关:令一人, 从九品下。
津吏四人。 关令各有府、史。
关令掌禁末游,伺奸慝。凡行人车马出入往来,必据过所以勘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