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查网 logo

●清朝 游小盘谷记

作者:
江宁府城,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。余尝求小盘谷,至其地,土人或曰无有。惟大竹蔽天,多歧路,曲折广狭如一,探之不可穷,闻犬声,乃急赴之,卒不见人。熟五斗米顷”,行抵寺,曰归云堂。工田宽舒,居民以桂为业。寺傍有草径,甚微。南出之,乃坠大谷。四山皆大桂树,随山破陀。其状若仰大盂,空响内贮,謦前不得他逸;寂寞无声而耳听常满。渊水积焉、尽山麓而止。
由寺北行,至卢龙山,其中肮谷洼隆,若井灶龈腭之状”。或曰:遗老所避兵者,三十六茅庵,七十二团瓢,皆当其地。
日且暮,乃登山循城而归。瞑色下积,月光布其上。俯视万影摩荡,若鱼龙起伏波浪中。诸人皆曰;此万竹蔽天处也。所谓小盘谷,殆近之矣。同游者,侯振廷舅氏,管君异之,马君湘帆,欧生岳庵,弟念勤,凡六人。
题记:这篇小品意境清雅,文字简洁,不加雕饰。作者欲探访小盘谷,但当地人竟然说“无有”。只见修竹浓密渡日,小径曲折多歧,“山穷水尽疑无路”。待行到归云堂,豁然开朗,桂树遍山,平畴旷野,人民安居乐业,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接着作者探访到卢龙山,见明遗民避难之地,高高低低,如井灶之参差。日暮返家,回首月光之下,万顷竹天摩荡,若波浪之起伏,壮观至极。
作者携友凭吊遗民避难之所,一路行来,清静的环境和秀丽的风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新的桃源,这也应当是作者厌倦世俗的纷争、向、往返璞归真的心灵的一种折射。
作者简介:梅曾亮(1786—1856),字伯言,江苏上元(今南京)人。道光二年进士,官户部郎中。少喜骄文,后专力为古文,师事姚鼐,与管同同为桐城派后期的重要作家。为文主张“扶植理道,宽博朴雅”,所作大多为书序碑传。亦能诗。著有(柏树山房文集、诗集)。所撰山水小品,清淡简朴,姿容安雅,有较强的文学意味。

全部查询工具

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网站地图最近更新

免责说明: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,本站内容全部由《去查网》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20 - 2024 qucha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浙ICP备20019715号